摘 要:對初中物理教學的互動現狀做了分析,提出了四點在實際執教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誤區。針對這些誤區,也談了幾點應對的策略。在教學中注意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成為啟發引導、互動交流的平臺,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
關鍵詞:物理;互動;實驗;引導;課堂
教學是否有效主要體現在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程度,進行知識的構建過程。過去,我們上初中的那個年代,生活水平沒有現在這么富足,學生見識也沒現在初中生這么寬廣。記得那時初中教師只要把課本內容過一遍就很充實,上課教師是主角。而現在,教材變了,增加了許許多多來自生活的場景和引例,學生的學習更加濃厚了,而教師的陳舊教學也必須轉變。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已經認識到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也在不斷努力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使課堂互動有效,以適應新的教學理念。
一、師生互動存在的誤區
實際執教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以下一些認識的誤區。
1.只要盡職盡責,讓學生學好知識,考試成績高,教學就成功了
這也是傳統的執教理念在作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過分看重知識,而輕視了教學中要實現的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由于現在對學習的考核依然是學生成績,這使得應試教育難以向素質教育推進。固然,一位教師盡職盡責,教好書就能使學生出成績,可是沒能實現教育真正的目的。物理本身是有趣的學科,探究的問題都來自生活實際,而一味重知識,必然會走向死記硬背的極端,這是學習理科忌諱的,理解才是學物理的關鍵。
2.為使互動,多提問;為使鞏固,多做題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有很大的權威,高高在上,學生都聽教師的,甚至學生是害怕教師的。到現在,不管教學方式是什么,教師應該依然是課堂的權威,但這種權威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與過去不同。比如,上課時,教師的一個眼神就足夠提醒一個分心學生的注意,從而回到課堂上來,學生回答問題一般要起立,提問要舉手……這些都是長期形成的好的課堂秩序。有的教師為了使學生不分心,集中精力,便多提問,但問的內容又過于簡單,比如,教師說完一句停下來問學生“是不是”,學生會統一答道“是”或者“不是”。這種提問并不能使課堂互動有效,長此以往,反而會使學生厭學。我們應該找出根源來解決。怎樣使物理課活起來,學生愛上物理課?那就是物理課堂互動有效。有的教師為了鞏固,便布置很多題,甚至多抄題搞題海戰術。這種方法肯定也不對。都花時間學物理了,其他科怎么辦?實際上,習題的設計需要教師做到少而精。做完題要批改、講解,這都需要與學生互動才有效。
3.能演示實驗不分組實驗,能講清楚實驗就不做實驗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很多時候為了節省時間,為了強化知識提高學生成績,有的教師“能演示實驗不分組實驗,能講清楚實驗就不做實驗”。科學探究是學習物理的主要方法,很多規律的獲得是建立在實驗探究基礎上的,這些探究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積累了實驗的能力。如果忽視實驗就像人走路丟掉鞋子一般,實驗的重要性需要學生自己去體會。但很多教師就是降低了標準,能不實驗就不實驗,常常在黑板上說起實驗來。那么演示實驗、分組實驗要保質保量地完成,也需要學生的互動參與。
4.放任學生學習,不能及時指導、指正
有的教師又容易走另一個極端,就是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好,分組討論了,任務一布置就不管了,不關心學生討論什么,怎么討論,一段時間后,直接接著講下面的內容。實際上,教師應該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巡回指導,及時指正學生的意見。討論后,教師依然要進行點評、總結。而放任的討論,只會讓學生滋生漫談的風氣,課堂豈不亂了?分組實驗、小組合作都需要教師的參與。總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改正這些誤區的方法。
二、師生互動的小策略
1.克服困難,利用好現有條件開展課堂互動
先進的教學手段能夠更好地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班班通”能夠為互動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多媒體教學、電子白板教學也應引入山區的教育。山區初中實現“班班通”可能還要幾年的等待。在實現之前,應充分利用好現有條件,開展好物理課的課堂互動,使學生對物理感興趣,愛學,肯鉆研。
例如,在課前準備好的小黑板上展示例題或鞏固練習,節省課堂抄題時間;充分利用掛圖來彌補不足;多媒體教學,可以放大水沸騰的實驗,而條件不足的課堂做分組實驗,引導觀察和講解來克服。
2.學生積極思考,教師適時指導
我覺得,我們的課堂不應該“滿堂灌”,但也不能放任。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情境引導探究,一步步引導學生學。教師要適當小結,板書也是必要的。在很多的學習活動之后,需要教師適時指導,而不是把課堂全部交給學生。
例如,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演示實驗中,在實驗前需提出猜想,教師引導后學生則回憶與之相關的親身經歷,走泥路時腳丫子會深陷軟泥中,釘子釘木頭時總是尖的一端朝向木塊,小朋友玩耍時很多人壓在一個人身上會很危險……種種印象浮現腦海,師生進而順利小結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可能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再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為探究壓力大小對效果的影響,所做兩次實驗中只改變壓力大小,其他不變,觀察小桌陷入海綿深度以比較效果大小,進一步探究受力面積這個因素。由于引導使演示實驗能夠順利進行下去,通過互動,相信學生對壓強知識有深刻理解。
3.注重實驗教學,使課堂生動有趣
演示實驗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一味地教師做、學生看,而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可以找學生代表來參與部分的操作,這樣增加了學生對實驗的認同感,結果也可以邊引導邊修正,使描述的語言規范。分組實驗中學生可以親身經歷實驗的過程,但并不是讓學生到了實驗室放任自由,而是注重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并養成好的素養。實驗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完成實驗各項要求,讓學生知道實驗中是按什么順序去完成各操作的。
例如,當有各種操作的不規范出現,教師若及時加以指導可以使學生能順利完成實驗任務,要讓學生能正確對待實驗,重視實驗并使學生認識到理論結論來自實踐并指導實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以促進物理或其他學科的學習。
4.注意課堂氣氛,變苦學為樂學
課堂導入時,教師創設情境,請學生舉例,舉例不夠時教師補充。盡量以貼近生活的事,特別是親身經歷的事例導入課堂。接下來,教師的有效提問、學生的動手參與下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期間,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習小組的合作都是互動課堂的一部分。在輕松活潑的環境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動手動腦能力。我們認為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物理是最佳的。
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令人厭煩的噪聲”一課,如果只是教師將噪聲危害給學生講很多,減弱噪聲的方法也只是機械地陳述給學生聽,缺少互動、分析,效果自然很差。如果借助教室外某一特別的噪聲響,便可借助場景找學生分析回答,如果出現班上嘩然,就以嚴肅的表情來帶動課堂,如果出現學生怯場,不敢發言,就以眼神及提示鼓勵學生。總之,需教師把握學生課堂的表現來決定用什么樣的表情對待。
總之,不同的物理課有不同的具體的教學過程。但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就要開展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何小兵.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探索[J].中學物理,2013(5).
[2]蘇明義.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陳榮,男,本科,就職于陜西省南鄭縣碑壩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