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創新,新時期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保證教學質量,也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對話式教學不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理念。在對話式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彼此需要相互尊重和信任。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話題來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師生的自主發展。
關鍵詞:對話式教學;小學數學;教學
一、對話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特點
由于時代的發展變化,傳統教學不再適應現在的教學,因此教學方法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對話式教學是素質教育大環境的產物,該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思考,促進課堂的互動,使教學效率和質量得到很大提升。
1.多樣性
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并且擁有獨有的個性,在數學知識的掌握上也會出現差異性,因此可以認為教學效果是多樣的?;邮浇虒W多樣性表現為學生主體發展的差異性,在對學習掌握程度不同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夠有適合自己的教學安排。對話是人與人之間思維的碰撞,能夠形成一種新的理解,使雙方能夠達到不同視角看法的融合。
2.整體性
小學是學生邏輯思維形成的初期,數學教學方法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邮浇虒W的課堂能夠讓學生有與教師交流的機會,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學生可以對任何不明白的問題提出疑問,學生還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跟著一起思考問題。課堂上,適當的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能夠使教學更加開放,學生能夠吸納多方面的方法和觀點,結合自己的理解來完善數學的學習。
3.共生性
互動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對話,在每一節課結束后問自己有什么收獲。學生良好的自我對話能夠對自己已學知識進行梳理,使內容得到鞏固,還能夠讓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近況,以便在教學上做出整改和補充。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進行自我對話,考慮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精神狀況、學習即時的學習效果、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這些內容能夠直接反映出學生當時的學習情況,教師在掌握到實時情況后可以即時進行教學的調整。
二、對話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方法
1.自主學習
學生自己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與書本的互動對話,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后學生能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課堂上也更容易掌握相關內容。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可能性大小”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由于內容偏向于主觀理解,而非計算,因此需要學生先自主進行理解。一般學生都能夠通過自主學習認識到確定性事件和不確定現象,知道這兩種情況的發生情況不同。此類知識主要的是理解,學生與書本的互動對教學工作的進行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相應的現實情景下自我學習。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時,教師讓學生自己融入情境中,假設自己在操場上跑步,一圈是400米學生雖然沒有長度的概念,但有在操場上跑步過,因此可以了解400米大概有多長。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引導,在遇到問題時也需要向教師進行提問反饋,進行雙方的互動對話。
2.練習運用
數學的學習除了主觀的理解以外,還需要不斷練習,在練習中總結解題方法,通過練習舉一反三。教師在給學生安排練習之前需要先從整體上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如果教師缺少了解環節,自主決定練習內容,則可能會使學生無法高質量地完成練習。學生在完成練習后,對不了解的內容需要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確保學生能夠全面掌握所學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探究的內容,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教學切忌直接灌輸觀念和想法,必須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考,自己掌握的知識比他人灌輸的知識記憶更加牢固。
3.課后調研
數學知識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知識掌握的層面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后調研,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出問卷,如,“這節課你最喜歡什么?產生哪些問題?”讓學生進行真實內容的填寫,教師可以通過問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還可以獲知學生對哪方面的內容更感興趣,從而完善日后的教學工作。這種問卷的互動能夠讓教師提高自我反思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和內容。除了問卷以外,座談、話題交流、玩數學游戲等活動也能夠一改課堂教學的嚴肅氣氛,將學習變得更加多樣化,使學生自己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學生也可以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提問,進行課外的交流,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彼此的交流。
總之,對話式教學對素質教育的實現有推動作用,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使教學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對話式教學下的數學教學,不僅能夠達到教學效果,還能夠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小學生的自主思維還沒有完全形成,還需要他人的引導。生動的教學環境也能夠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參考文獻:
程長富.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J].考試周刊,2009(34).
作者簡介:盧建城,男,就職于福建省南靖縣金山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