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教學這個動人樂章的開端就是新課的有效導入。在這個有效的導入中,會把學生原本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并調動學生高漲的情緒,激發(fā)濃厚的興趣,為高效教學奠定基礎。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新課的有效導入應具備寓情于境的情境性、有的放矢的針對性、出奇制勝的新奇性、妙趣橫生的趣味性、激疑啟思的啟發(fā)性、短巧簡明的簡潔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新課教學;有效導入
課堂教學的有效導入是高效課堂成功的開端。杜威認為:“一個有效的反應就是能完成一個可以看到的結果的反應。”因此,新課的有效導入應當要達到的效果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吸引注意和引起興趣;搭建橋梁,使生活走進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鋪設道路,讓學習的課題、學習的內容、學習的目的悄悄地走進學生的心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什么樣的新課導入才是有效的?這就是筆者要論述的問題。
一、寓情于境的情境性
皮亞杰說:“知識的建構是通過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進行的。”這種能與人產生交互作用并引發(fā)情感變化的環(huán)境就是情境。杜威指出:“思維起于直接經驗的情境。”由此可見,學生學習的情境對其建構知識的重要性。新課的有效導入也是這樣。導入的情境是一個載體,教師通過這個載體,呈現承上啟下的知識,啟發(fā)探究的問題,培養(yǎng)樂學、愛學的動機;導入的情境是一座橋梁,通過這個橋梁,師生間、學生間進行思想上的溝通和交流,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塑造出精神品格。在導入新課中,創(chuàng)設一個適合學生心理特征、認知特點、貼近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情境,可以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極大地調動起來,從而產生認知沖突,提出疑問,引發(fā)思考,激發(fā)學習的欲望和需求,保持學習的興趣和注意,顯然這種導入情境會產生“可以看到的結果的反應”,是有效的。要是沒有創(chuàng)設情境,直接告訴學生本節(jié)要學習的內容主題,顯然就無“境”寓情,無“境”生疑,無“疑”引思。
例如,在學習《電是什么》時以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導入:1752年2月,富蘭克林用杉木和絲綢做成一個風箏,用鐵絲固定在木條一端,捻線用絲綢帶接上……當風箏飄到帶雷電的云時,麻繩上松散的纖維向四周直立,電沿著打濕的麻繩向手指流來……在學生仍沉浸在驚險的故事情節(jié)中時向學生提出,電是什么?為什么麻繩的纖維向四周直立?這個用故事導入法中,這一驚險刺激、飽含物理知識的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非常活躍的有效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意識和獻身科學、百折不撓的精神,從而達到啟發(fā)思考、啟迪心智、塑造品格、引入課題的目的。如果去掉這個“風箏實驗”的情境,顯然不會達到以上效果的。
二、有的放矢的針對性
有效的導入要有的放矢、目標明確,也就是要有針對性地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學內容主題。學生是教師引導、幫助、合作和促進的對象,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所以,有效的導入就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針對學生的特點,也就是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那些不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不能激發(fā)愛好興趣、不能引發(fā)疑問和思考的導入,顯然針對性是不強的,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必將受到影響,這樣的導入效果是不好的;學生學習的內容是新課導入的歸宿和方向,所以,在新課導入時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所選用的題材、所講述的內容,都要為新課教與學的內容服務,它是要告訴學生“要學什么”“為什么學”;導入的內容應該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在這個區(qū)域內產生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困惑。在導入時,如果天馬行空、漫無邊際地脫離了內容主題,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或者單純?yōu)榱藸I造氛圍,而設計一些無關的活動,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學生在無關主題的興奮中,是很難將注意力及時轉移到教學內容上的,從而影響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建構,這樣的導入效果顯然是不好的,甚至是無效的。
例如,在學習《做功的快慢》時,因為舊新知識有著緊密和必然的聯系,就要有針對性地復習機械功的概念,并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對木頭、桌子、箱子和層高賦值后),計算兩位搬運工人對物體所做的功,接著類比于“運動的快慢”,激發(fā)學生有效的反應——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哪個做功快?怎么判斷?”并為習得功率概念之后,回頭計算他們的功率作好鋪墊,做到前后呼應、相互銜接。顯然這個“溫故引新、復習計算”的導入方法,即針對學生對機械功概念的“現有發(fā)展水平”,為同化和順應“功率”提供牢固的支撐點,又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通過設疑引思明確學習主題,這樣的導入針對性強,比其他的導入方法的效果通常要好。
三、出奇制勝的新奇性
新奇的東西特別能讓學生產生好奇心。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有七種基本需求,其中之一是人們都有“求知需求”,即“認知和理解的欲望”。而強烈的好奇心可以產生濃厚的認知需求,這種需求又作為學習的驅動力,讓學生保持學習的向往和意志力,使學生的心理活動指向并集中在教師給定的對象上,就產生對學習內容的注意。“學習是從注意開始的。”事物越新奇,越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引起的注意就越強烈,無關的刺激對學生的干擾也越小,學生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在導入中,教師要靈活地應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設計新穎、多樣、奇特的導入內容,在新奇的情景中戛然而止,接著說:“欲知結果和原因,請聽本節(jié)分解”,這樣的導入就會對學生的各個感官進行充分刺激,并制造認知沖突、學習懸念,會使學生有一個“可以看到的結果的反應”——產生好奇、激發(fā)興趣、引起注意,并產生學習需求和探索期待。相反,如果每次老師都以“上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這樣的導入方法單調呆板,內容平淡無奇,勢必無法吸引眼球、引起注意,導入效果肯定不好。
例如,在學習《空氣的“力量”》時,用如下的實驗導入:取較大的試管并裝滿水,把另一個略小一些的試管插入其中,問學生當把兩個試管同時倒轉過來管口朝下時,小試管會不會掉下來,接著演示實驗,當學生看到小試管并沒有像猜測那樣掉下來,相反而是緩慢上升時,就有了有效的反應——學生深感詫異和不解,即認知沖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隨之產生,并以此為驅動力,使學生較長時間地保持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學生自然而然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中,從而完成知識的主動建構。
四、妙趣橫生的趣味性
英國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斯賓塞說:“興趣是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它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渴望獲得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學習的內驅力,也是學生主動、積極地建構物理知識的前提。教師創(chuàng)設的導入情境如果引起學生的興趣,就會引起他們穩(wěn)定的、高度的注意,并產生認識、探索的欲望,這時他們的學習情緒是積極的、飽滿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都處于最佳水平,學習效率特別高,效果特別顯著。相反,要是教師設計的導入空洞蒼白、枯燥乏味,會使學生失去興趣、轉移注意,對學生而言,學習將變成一件被動,甚至痛苦的事情,學習效果自然就不高。所以,在新課導入時,教師應采用引人入勝的故事、耐人尋味的新聞事件、妙趣橫生的游戲、興致盎然的競賽、充滿童趣的玩具等導入新課,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需求和期待,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高度的注意,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并轉化為積極的學習行動,從而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快與慢》時,教師拿出憨態(tài)可掬的電動斑點狗和電動企鵝們,在桌面上來個現場比賽,在歡笑聲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生活中人們是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并引出物理學中是如何比較快慢的。許多玩具中都包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用玩具引入新課,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類似于這種方式的有效導入,對學生有很大的親和力,特別是能告訴學生,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物理是有趣的,也是好“玩”的。只要教師有心,可以讓許許多多的玩具走進課堂,在童真童趣中,為我們創(chuàng)設寓教于樂,寓學于玩的極佳學習情境,如,光纖絲塑料玩具、小激光玩具、聲控玩具、發(fā)條玩具、弓箭玩具、小泥巴玩具、跳跳球等,都可以成為我們激趣、生疑、引題的有效導入的好幫手。
五、激疑啟思的啟發(fā)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由此可見引發(fā)疑問、發(fā)現問題的重要性。而新課的有效導入的啟發(fā)性就是要在導入的情景中,能啟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引起思考。這種激疑啟思,就是學生自主地同化、順應知識,建構知識的開始,這對整個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也是關系到導入成效高低的關鍵。在導入的情境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先前知識經驗,引發(fā)認知沖突,造成學生認知的不平衡,達到育品格、激興趣、生疑問、啟思考、想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用“吹硬幣”的游戲方式導入,效果會相當不錯:在桌子邊沿放一枚鋁質硬幣,在硬幣后面10 cm左右處用直尺架起欄桿,在硬幣上方沿著與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氣,比比看誰能將硬幣吹得躍過欄桿跳得最高最遠,這時所有的學生都會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相當熱烈。游戲結束后,逐步啟發(fā)、引導學生:沒有吹氣時,硬幣受什么力,方向如何;吹氣使硬幣跳起時,在豎直方向上它又受什么力,方向如何;受到豎直向上的力與吹氣有沒有關系,什么樣的關系,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關系。這些逐步深入的問題會引發(fā)學生很積極的思考,最后告訴學生,“欲知硬幣為什么會躍起,請聽下面分解”,留下懸念,產生解惑的期待,抓住學生的注意。這個趣味十足的游戲,可以營造輕松、活潑、愉快的氛圍,激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好和興趣,讓學生沉浸在“快樂的物理世界”里,并產生疑問,然后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思考硬幣躍起的原因,引出教學內容。
六、短巧簡明的簡潔性
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充滿智慧的有效導入應當是簡潔的,也就是導入的情境要簡明,導入的語言要精練,學生活動要短巧。新課的導入不能占用太長時間,一般三五分鐘就要轉入正題。因為一節(jié)課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寶貴的,如果花太多時間導入,勢必會喧賓奪主、淡化主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造成課堂中新知識的教學時間緊,從而影響教學效果,這樣的導入效果自然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有效的導入應該是:在保證生動有趣、激疑引思、傳神導學的前提下,做到創(chuàng)設的情景不多余、講述的語言不累贅、開展的活動不冗長,要爭取用最少的時間實現最佳的導入,為學生后續(xù)的知識建構留下充裕的時間。
例如,在應用游戲方式導入時,往往學生很積極,熱情高漲,氣氛熱烈,學生常常意猶未盡,很難收得住,為了導入游戲的簡約,教師應講清規(guī)則,做好示范,還要規(guī)定時間,做到掌控進程、收放自如。又如,在應用故事、新聞事件導入時,就要對它們進行去粗取精,濾掉繁瑣、多余的文字表述,保留里面所蘊含的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
總之,有效的導入要講究一定的技巧,遵循一定的原則。一個高效的導入要根據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特點,結合教材內容,精心創(chuàng)設具有簡潔、新奇,又富含啟發(fā)、趣味的物理導入情境,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有趣、愉快、活躍的氣氛中,激發(fā)情感,吸引注意,產生認知沖突,引起學習的期待和興趣,點燃思維的火花,為學生積極、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的熏陶,為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的三維目標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郭芬云.課的導入與結束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8.
[2]李應龍,何祥勇.教育心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02.
[3]葉奕乾,祝蓓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04.
[4]翁其松.物理教學引入新課的原則[J].湖南中學物理,2010(01).
[5]湯息定.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物理教學中的引入方法與原則[J].才智,2008(08).
作者簡介:陳通健,男,1971年1月生,本科,就職學校:福建省福清市梧瑞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