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我國基礎教育更加重視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重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弱點。
關鍵詞:新課改;創新能力;小學語文;作文;創新途徑
在語文教學大綱中有這樣一句話:“學生的語文水平怎樣,作文是一個衡量的重要尺度?!痹凇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強調:“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庇纱丝梢姡A教育階段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性。由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無固定模式,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因此,作文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軟肋。
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忽視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小學生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缺乏組織和駕馭語言的能力,作文寫作無話可說;作文“假、大、空”現象嚴重,情不真,意不切,作文寫作缺乏真情實感;低年級學生更是為了湊字數,作文好似流水賬;作文條理不清,或者是詞不達意等。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途徑進行創新分析,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作文課堂與生活體驗相結合
“一切文學作品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痹谛W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將作文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脫離生活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目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體會,因此,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向學生講述一定的作文寫作方法和技巧外,就需要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并引導學生觀察社會、體會生活、認識事物等,學生有了一定的社會體驗,在寫作文時就會有思路和想法,文章也顯得生動活潑,而且學生也會樂于參與社會實踐和生活并享受記錄文字的過程。例如,教師擬定作文題目“幫媽媽洗腳”“記一次樂于助人”等,給學生多一些角度,去尋找生活體驗,學生會根據自身興趣去完成活動,在得到情感體會后寫作文會更加流暢和富有真情,并且有話可說,且言之有物。通過長期的作文積累,學生慢慢地就不會對作文有畏懼的心理,他們就會樂于寫作。
二、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
大文學家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北娝苤魑男枰欢ǖ拈喿x基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作文成功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體會豐富的語言、詞匯和素材,掌握基本的寫作規律等等,這些方面都有利于學生日后的寫作。小學生閱讀和寫作都是長期且緩慢的工作,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例如,在西師版四年級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顆小豌豆》是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該文章是一篇充滿愛的力量的文章,課文介紹的是關于一顆小豌豆和一個小姑娘共同成長的故事,其中值得學生體會的就是樂于助人的情感,同時,該文章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下寫一篇關于一個與自己共同成長的人或物,看學生如何把人或物寫“活”。
三、作文學習與作文訓練相結合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階段,作文是日常學習中較少學習和練習的內容,教師更多的是對教材內容的教學和講解,學生也只是跟著教師的教學步伐。而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就必須通過訓練來實現。因此,教師要重視將作文學習和作文訓練相結合,為學生創造一定的作文練習機會和及時的作文評價,讓學生在每寫一篇作文都能夠有所收獲。例如,西師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中共有7個習作練習:對老師說心里話、寫身邊的人、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豐富多彩的校園集體活動、由衷的感動、自編故事、描繪想象的圖景、描繪發生在自己和家人之間的事情。這七個習作練習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安排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習作內容,或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習作練習,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或寫人和事、或寫景和物、或寫想象的故事和童話等等,在教材中還穿插安排有“小練筆”,讀寫結合,從易到難,“小步前進”,從而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且艱難的任務,需要教學工作者重新審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興趣出發,尋找其與寫作之間的契合點,立足于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實際,扎實備課、科學指導、認真評改,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發展空間,想寫什么寫什么,讓學生感到寫作就如生活一樣平常、自然,使學生由“厭”寫轉變為“樂”寫,由被動變主動,激發學生寫作欲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申.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2]陳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26).
作者簡介:周維,女,本科,1976年8月出生,就職于重慶市江津區永興小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