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個性的特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從小做起。如何去發掘和利用校本課程開展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特長,是當前教育面對的重要課題。在校本課程教學活動中,其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如何分析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引導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關鍵詞:校本課程;能力培養;活動設計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個性特長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今天,作為從事數學教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在上好學科課程的同時,就如何去發掘和利用校本課程開展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特長,是我們面對的重要課題。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務必充分發揮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依托他們的學習興趣、愛好與主動進取的良好學風來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中,著重點應放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在校本課程教學活動中,其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如何分析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引導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傳遞知識信息,又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校本課程注重精選題目,培養創新意識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開發適合本校的校本課程必然是學校自己教育哲學的產物,必須為實現學校獨到的育人目標服務。不然,校本課程開發就會出現盲目性和隨意性。例如,把校本課程變成學科課程的延伸,進行解題訓練;不管學生的興趣需要,有某種特長的教師,就開設某門課程;學生有某種興趣需要,不經論證,就草率開課;社區家長有反對意見,就馬上停課等等。
校本課程題目開發的價值追求有三:一是學生個性發展,二是教師的成長,三是學校特色的形成。這三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其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根本,教師的成長則是基礎,學校特色形成是前者的必然結果。可是,往往有的學校開發校本課程追求的首先是建設學校特色,為此而設課,熱衷于表面文章,圖熱鬧,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
在校本課程的選擇和管理上,要注重精挑細選,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微觀層面看,學校必須抓好對校本課程的管理。首先,要成立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負責全校校本課程的決策、規劃和審定,發布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同時抓好對學生選課的管理,對上課的管理,對學生學業成績的管理,對課程評價的管理。學校還應構建激勵機制,把開發校本課程的業績作為晉升與獎勵的重要依據,尤其在校本課程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更應給校本課程以更大的權重。校本課程題目開發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實踐活動。科學地開發必須按其流程有秩序地進行。
在小學美術校本課程開發的前夕,會以一系列問題進行調查分析,舉例來看:
問題1:有人破壞文物,你的態度是什么?本題考查學生的情感行為。大部分學生(85%)表示生氣,但沒有辦法;只有10%的學生說自己會以采用如提抗議等方式制止,表示出更積極的情感和行為;有5%說對此現象無所謂。這一結果可以反映現在學生對社會的一些不良現象的態度。
問題2:在小組討論一個問題時,你會如何表現?本題是要了解學生在集體項目中的參與精神,同時也可以考查學生在合作研究中能否發表自己的看法,能否容納不同的觀點。95%的學生表示能積極發表自己觀點,也希望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二、學生自編試題,實現創新能力
在校本課程活動進行到一定階段后,組織學生白編題目。要求每個學生為其他同學出一份五題試卷,其中必須有一個創新題,解題方法獨特,但解題過程并不繁雜、冗長。在數學教學工作實踐中,我們要繼續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的新穎解法,非常規地解決數學問題,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知識面和自編題目的習慣,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創造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三、校本課程是知識拓展和能力培養的雙學堂
學生的知識結構如果只局限于老師課堂上的那么點,只相信老師講的,他們什么時候才能產生“巴赫猜想”,什么時候才能夠有勇氣和能力解開“猜想”。開發校本課程是學生最好的智力開發機會,是產生“巴赫猜想”的最佳溫床。擺正了位置,就不會當它是額外的負擔,就不會為花時間和精力去搞開發而懊惱。因為在開發的過程中我們是個學習者,更是個探索者,會得到一本教參和一本教本永遠也得不到的知識和能力的鍛煉,會因此覺得在學生面前少了些許底氣不足的心虛。
開發校本課程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不斷實踐,不斷探索,就能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阮承發.富康農村初中校本課程開發研究[M].甘肅文化出版社,2006-05.
[2]聞新寧.談農村中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J].寧夏教育科研,2009(4).
作者簡介:萬源源,男,1981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重慶市北碚區澄江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