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所以家長對兒童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孩子出生后,從小到大,幾乎2/3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進行,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教育影響著子女。
關鍵詞:家庭教育;原因;措施
一、家長“文盲式”教育產生的原因
1.家長自身學歷不高
農村家長的學歷多數都為小學、初中、高中畢業,極少數家長為大學本科甚至以上學歷畢業。由于自身學歷不高造成了理論知識儲備不足等現象,所以無法在學習上幫助和輔導孩子。相關調查表明大多數的父母學歷越高,小學生的焦慮情況越輕;父母學歷越低,小學生的焦慮情況越嚴重。
2.家長自身生活環境的影響
許多農村家長由于自身知識缺乏而尋找新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如,效仿其他家長的教育方式,只見效果而忽視因材施教這一點,導致部分家長錯誤的借鑒。如今,多數農村家長外出打工、干農活、做小生意等。外出打工的父母長年累月不回家,造成了孩子沒有父愛和母愛的深刻體驗,而隔代教育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3.家長教育方法存在多方面的誤區
家長們的教育誤區很多,最主要就表現為:
(1)溺愛?,F代孩子多數為獨生子女,父母容易選擇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方法,凡事都要滿足孩子的需要,容不得孩子有一點的委屈。孩子有任何問題都首先要想到被別人欺負沒有。并且隨著獨生子女數量的增多,這種認識是越來越普遍。
(2)許多家長當孩子在犯錯之后輕易地原諒孩子,為他找各種開脫的借口,或者自己一味承擔后果,家長認為這樣做是考慮孩子的身心感受。但事實上這樣的結果是孩子習慣了在父母的庇護下生活,孩子缺乏生活和學習的基本知識、技能和經驗,獨立生活的能力嚴重不足。
二、“文盲式”教育的應對措施
1.加強家長自身知識儲備
家長無法輔導孩子,歸根到底是因為老一輩沒有條件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或者是自己有這個條件時沒有好好的學習。要想家長有能力輔導孩子,家長自身就必須多學習,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多問多想,家長的自我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是要比孩子強很多的,只要抓住了這一點,定會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不斷的提高。
2.讓家長對幼兒教育正確地看待
義務教育的觀念使得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幼兒教育不重要或者讓幼兒教育提前小學化。要改變這種觀念就必須加強幼兒教育的正確宣傳,學校要營造重視幼兒教育的社會氛圍。在農村,只有當廣大的農民群眾真正的意識到幼兒教育對下一代素質培養方面的作用,意識到良好的幼兒教育對孩子順利進入義務教育階段學習,乃至對人生、家庭、社會的意義,他們對待幼兒教育的態度和行為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變勸其送子女上幼兒園為主動送子女上幼兒園。
3.加強幼師隊伍建設,多進行家校溝通
(1)農村幼兒教師多數為代課教師或者小學教師,要想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就必須像管理中小學教師一樣,建立落實幼兒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參照中小學教師管理辦法和資格證書認定辦法,對所有農村幼兒教師進行教師資格考試認定。
(2)各級地方政府應建立幼兒教師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每年對轄區內的所有幼兒園進行核編定員。保障教師工資按月足額發放。設立幼兒教師最低工資標準。同時要積極推行幼兒教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較好地解決幼兒教師的后顧之憂。
(3)教師應通過多渠道,用多種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在與孩子的接觸中、與家長們的溝通中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從而得出如何去幫助孩子和教育孩子的結論。教師要多觀察孩子的各種問題,多留意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多與家長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家長正確積極地去教育和引導孩子。
綜上所述,農村幼兒“文盲式”教育迫切需要得到國家、社會、學校和家長們的支持。國家新的教育規劃和發展綱要的頒布推動了幼兒教育的發展。但農村幼兒教育仍然需要努力探索,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參考文獻:
王華.走出幼兒家庭教育的誤區[J].隴東報,2008(11):1.
作者簡介:敖倩,女,本科,就職于重慶市北碚區復興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