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改進行過程中高中化學課堂轉變了學習方式,課堂中探究活動增多,形式多樣了,但是探究性學習的本質與價值未能得到有效彰顯,理念與實際、形式與實質、過程與結果仍不相適應,理論上的應然與實際上的操作還存在一定偏差,探究活動的有效性有待解決。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探究性學習;有效性
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的化學課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探究活動增多了,實驗探究、自主探究、科學探究、合作探究……成為熱門詞語和熱門話題,我們的課堂日益呈現(xiàn)新變化、新氣象。直面課堂教學,我們感到: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對于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富有個性地學習和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就目前而言,在化學課堂中探究性活動的有效性有以下感悟:
一、探究性學習方式選擇很重要,是“主要”還是“重要”
新課程強調轉變學習方式,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探究性學習中,學生面對的不是現(xiàn)成的、陳述性的知識或程式化的練習,而是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問題和任務。通過形式多樣的、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特征的探究活動,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并且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情感體驗,無疑是當今化學學習中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但從獲取知識的角度來看,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或都需要采用探究性學習。所以,我們在強調探究性學習的同時,切不可過分夸大探究性學習的功能和適用范圍,以探究性學習方式來排斥其他學習方式,搞一枝獨秀,反而影響了課堂效率。
二、如何設計探究問題,設計的原則是立足于適度、生成、有價值和富有挑戰(zhàn)性
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整個探究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也隨問題的解決而結束。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在設計探究性問題時,應當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問題要難易適度。所謂難易適度是指提出的問題既有一定難度,又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解決的,過難或過易的問題都不利于學生探究學習。因此,問題應設計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推動探究活動的進行。問題要有方向性。
(二)問題盡可能是真實的、有價值的。“有價值”體現(xiàn)在學習內容應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在能使學生感興趣并在有限的時間里為學生理解和掌握,體現(xiàn)在能滿足學生未來社會需求,并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啟迪思維、開發(fā)智力。
三、情境設計必須為化學學學習服務
情境是聯(lián)結化學與生活的紐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支持學生的化學學習,使學生體會到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化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化學知識是生動形象、饒有興趣的,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探究性學習中是否創(chuàng)設情境,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生活經驗和數(shù)學知識特點的具體情況來考慮。調用學習資料進行自主性探究學習,這樣發(fā)揮了學生自學的積極性,使學習差的學生能夠接受課堂知識,學習好的學生也能獲得更高層次的滿足。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發(fā)展個性的目的,學生是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學習和提高的,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這種學習使學生真正獲得了智慧,而不僅僅是知識。
課堂上的探究性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fā)展。化學課堂探究性學習是一個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們需要努力探索有效探究的方法策略,讓探究性的課堂充滿探究的樂趣,讓探究過程迸出智慧的火花,閃耀智慧的光芒,真正讓探究少一點形式,多一點實效。
參考文獻:
胡紅杏.高中化學實驗設計教學及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杜梅,女,1984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甘肅省永昌縣第一高級中學,研究方向:中學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