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教育階段的教學目標就是在提高學生智育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德育能力的培養,而備課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對課堂教學進行的預先設計,通過備課能夠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施教學活動。從初中教學備課必要性入手,對初中教學備課方法及管理制度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備課;初中;管理;教學
一、初中教學備課及其必要性分析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工作進行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就必須進行有效備課。因此,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所謂備好課,就是教師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選擇出合適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有效學習。教師備好課對于加強教學的預見性和計劃性、防止教學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學針對性有著重要作用。《禮記·中庸》一書中說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總之,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備好課是教學工作的必要環節。
二、初中教學備課現狀分析
就目前初中教學過程中看,備課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工作者對備課重要性認識不足,備課方法及策略單一等,從教師教學經驗劃分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問題:(1)新教師備課缺乏經驗,備課水平有待提高;(2)青年教師備課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3)老教師基于自身備課經驗而忽視備課步驟,未形成自身的備課風格,缺少對備課“精”的提煉和總結。
三、初中教學備課管理制度研究
從初中教學備課管理角度出發,要想提高初中教學備課水平,就要不斷完善初中教學備課管理制度。學校要通過分層次、重輔導、多培訓、常研討等途徑來進行科學有序的備課管理。
1.“嘗”備常改
針對新教師,由于本身的經驗不足,學校應對新教師進行全面的指導,通過培訓、輔導等方式向新教師傳授備課經驗,再加上教師不斷的嘗試進行全面的教材梳理和準備,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來進行備課。最后,通過聽備課研討課,課后在教師間進行研討,對自己備過的課,組內進行商討,并不斷修改和完善,然后再通過教學實踐進行檢驗。
2.“常”備常新
針對青年教師,在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基礎上,學校就要鼓勵其在備課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創新,緊跟新課程改革步伐,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創新多元化的備課方法,并形成自己的備課思路,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學校要對青年教師進行重點指導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對于綜合實力較強的青年教師要重點栽培,而對于那些有待提高的青年教師要專門進行個別指導,確保整個教師隊伍實力的壯大。最后,學校可組織青年教師進行集備觀摩展示,把個性化的備課與組內的集體智慧展示出來,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3.“長”備常精
針對老教師,由于長時間備課,需要在扎實的專業教學能力基礎上不斷自我提升,在備課過程中要追求精煉、精確、精準,充分發揮備課的優勢;而且,老教師要進行風格引領,梳理自己的備課風格,讓課堂教學更具吸引力;同時,老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學校就可通過讓老教師善于總結自身的備課心得,并對年輕教師的備課進行指導,把自己的備課心得和日積月累的精華貢獻出來,共同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總之,在初中教學常規管理中關于備課方法方面,學校要結合新課標的理念對教師進行指導、培訓、查教案、聽集備、個別交流等形式進行檢查指導,建立科學的備課管理制度。同時,教師個人的個性化備課、組內的集體智慧、課后的二次反思以及備后反思及教后反思緊密結合,形成鮮明的備課流程及風格特色,體現個人風格也凝聚集體智慧,從而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費嶺峰.備課管理:從“形式”到“實效”的策略思考[J].小學教師培訓,2012(09).
[2]王亦群.初中備課制度與策略的實踐研究:以園南中學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戰厚兵,男,1976年12月出生,本科,研究方向: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