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的學習包括語言所在的文化學習,詞匯學習是不能忽略詞匯文化內涵的學習。就英語詞匯文化內涵的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英語詞匯;文化內涵;學習方法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學習語言就要下工夫學習詞匯。在詞匯學習中,人們往往較重視詞匯的讀音、拼寫和詞義,而有時卻會忽視詞匯的內涵。不了解詞匯的內涵在特定的場合下就會影響交際。例如,有位中國學生為表示對英國女老師的尊重,稱年輕的女老師為“Madam”,而這位女老師聽了卻不高興。因為“Madam”一詞在英國人的語言中還有鴇母之意。可見英語學習必須重視英語詞匯文化內涵的學習。如何加強英語詞匯文化內涵的學習呢?
一、詞匯學習要有意識地滲透文化學習
語言的使用離不開其所屬的社會環境,那么語言的學習當然包括語言所在的文化學習,詞匯學習就不能忽略詞匯文化內涵的學習。
例如,peasant一詞在我們頭腦中代表的是辛勤的勞動階級的形象,而peasant一詞在英語中除了有雇農之意外,還指沒受過教育的人,含有貶義。英國19世紀的農民叫peasant,如今的英國農民稱之為farmer了。可見,在詞匯學習過程中,若是滲透了文化學習,必然有利于學習者對詞匯深層次的理解。
二、要有意識地擺脫漢語對英語詞匯學習的干擾
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漢語的干擾,將漢語與英語等值,從而影響詞匯的正確理解。
例如,美國人崇尚“individualism”。也許有中國人受漢語影響,認為“個人主義”就是以個人為中心,自私自利,因此對此不理解。實際上,“individualism”一詞是美國人價值觀最基本的內容。它強調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得到和保持個性自由。因此他們才具有很強的個人奮斗意識。可見,若從漢語出發,就不能正確理解“individualism”一詞,也不能理解美國人的價值觀了。所以學習者在詞匯學習過程中,要記住“英語是英語,漢語是漢語”,要有意識地擺脫漢語對英語詞匯學習的干擾。
三、提高自身對外國文化的理解
只有對外國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學習詞匯的內涵。如何提高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呢?首先應該了解一些國外有影響的文學作品。因為文學藝術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語言產生了巨大影響。有的文學作品所塑造的經典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人們一再引用。例如,人們常把Friday比作忠心的奴仆。可見不了解《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人物,就不知其意;其次,要多閱讀一些英文時事報刊,注意詞匯的發展動態。有的詞匯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文化內涵會發生變化。有的詞匯原本是普通名詞,卻有了特殊的含義,再次應了解一些英語的典故、諺語和習語。只有了解這些有特殊含義的詞語后,有意識地記錄下來,這樣再次閱讀時就能避免產生誤解。
四、培養自己的語感,發展英語思維
學習英語,最好的境界就是無需用母語作為中介語進行理解翻譯,即培養語感發展英語思維。例如,“情況不同了”,我國學生會說: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卻說:It is a new playing field. 這是因為英美人士多熱衷體育運動。你一說情況變了,他就想,比賽場地變了。因此我們在記詞匯時,不能死記漢語解釋,而要用英語去理解英語,通過廣泛的閱讀觀察英美人士是如何使用詞匯的。
總之,英漢詞匯之間的文化內涵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只要加強了這些方面的學習,把握了詞匯的文化內涵,就一定能學好英語詞匯。
參考文獻:
[1]范家財.英語修辭賞析[M].上海交通出版社,1992.
[2]賈德江.“英語詞匯的內涵及其翻譯”[J].外語與外語研究教學,2000(02).
[3]孫瑾.“詞源趣談”[J].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02).
作者簡介:沈心宇,女,1978年8月出生,現任吉安師范學校中級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及小學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