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出現,如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愉快教育等,面對新的教育理念,教師如何正確對待學困生呢?這是擺在教育工作中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愛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基礎不同,每個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學困生。學困生指的是那些學習成績差、紀律又不好的學生,他們自由散漫、懶惰貪玩、孤芳自賞、狂傲不羈。其主要表現為: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不注意聽講,受了批評還當堂頂撞老師。怎樣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我的做法。
一、用真摯的愛打動學困生的心
愛,促人感化,催人振作,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希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困生在成長過程中,受排斥,被諷刺,遭冷眼的體驗較多,他們內心更需要溫暖,需要愛。只有從心底里關心愛護他們,讓他們感悟到我們的愛心和期待,才可能讓他們點燃心中希望之火,自覺地將愛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我班有個學生,初一上學期時數學能考70分以上,可初一下學期由于上課不聽,下課惹麻煩,成績一落千丈。我多次找他談心,了解他家里的一些情況。原來他的媽媽和爸爸關系不好,他的生活主要是他爸爸負責,他爸爸脾氣火暴,只要他犯錯,他爸爸就大打出手。因此他就和他爸爸對著干,也就無心學習了。知道這情況后,我和他分析,讓他知道大人的感情我們無法左右,不應該讓其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和前程,而應該好好學習,免得讓爸爸增添更多憂慮,其實爸爸還是很愛你的。同時我還主動找到他爸爸希望他和兒子好好談心,并了解兒子想要什么,要什么樣的家,什么樣的愛。不要兒子有錯就打,要給愛和關心!這以后我每天都和他談心,及時了解他的心理動向并做出幫助。
二、用愛滋潤學困生心靈,用信任打開學困生的心扉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作為一名教師所必備的素質,也是教師進行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要讓教師愛優秀的學生很容易,往往那些學困生卻讓教師“想說愛你不容易”。但學困生更需要教師對他們付出更多的愛,讓他們對自己、對學習有信心。
三、不要“吝嗇”鼓勵性的話語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鼓勵、表揚和肯定。當別人表揚你時,你心里是美滋滋的,學生更是如此。那就千萬別吝嗇你的這幾句話:“你比上次強多了。”“你很棒。”“真是個懂事的孩子。”“真有禮貌。”“這真是個好辦法。”“你都快超過xxx了。”“真不錯,如果能再努力點那就會更好的。”……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很多,我們應該“慷慨”一些,與其天天板著臉惹得孩子很緊張,不如換一種方法,多一些鼓勵、幫助、理解、贊許,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班有個學生上課愛說話,影響別的學生上課,多次談話沒有效果。我換了一種方式,只要他上課沒說話就表揚他,“今天表現真不錯。”經常這樣表揚,這個學生上課沒說話了,而且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并成了我教育其他學生的例子。這就應了“好學生都是夸出來的”。
總之,轉變學困生是一項復雜而又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的愛心、耐心、恒心和細心。我會在轉化學困生這條路上不斷摸索,用我的愛心、耐心、恒心和細心為學困生撐起一片廣闊的天空。
作者簡介:周昌彬,男,1976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趙場鎮初級中學校,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