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只有在生活中運用、交流、表達才是一種活的語言。就語言學習而言,五彩繽紛的生活既是語言的源頭,又是運用語言的沃土。英語也不例外,它來自生活,并為生活所用。只有在實際運用中學到語言,才是真正活的語言。
關鍵詞:英語;教學;生活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走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的路子,創設生活化情景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手段。
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景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首當其沖的就是要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情景,讓學生置身于貼近自己生活的語境之中,實現英語語言知識和生活實際的對接,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從而吸引和組織他們踴躍參與,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1.情景要體現趣味性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他們樂于學習,樂于探索,學習能力便會得到很大提高。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和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情景要突出主體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因此,進行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其年齡特點、性格等生理、心理特點、發展水平以及英語知識技能和基礎等設計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設計生活化情景應從激發學生思維能力,調動學習自主性的角度出發,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3.情景要注重交際性
任何交際的發生總處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此時此刻講話者所處的時間、地點、場合以及本人的身份都制約其說話的內容、語氣等。日常交際中往往同一句話在不同的情景之中可以表達不同的意義和功能。如“Can you tell me the time?”可能是向別人詢問時間的一個請求,也可能是對他人遲到的一種責備。因此英語教學中情景的創設要為交際服務,貼近生活,便于學生學用結合。
二、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景的幾種策略
1.創設真實場景,還原生活片斷
英語教材本身的鮮明特點就是教學內容的設計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但學生生活積累相對孤立,相對貧乏,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盡量多聯系實際,創設真實場景,讓學生充分參與,有效感知,理解掌握運用所學知識。教師應努力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受感染,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應盡可能還原生活片斷,再現語言知識與社會生活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使學生既能感受到英語課堂的豐富多彩,又能感受到社會生活的無限蘊涵。
2.利用現代化手段,模擬生活場景
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新鮮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等優勢,能為學生提供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動畫效果等多樣性的外部感官刺激。這種刺激能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并迅速轉化為求知欲望,從而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有趣的場景、動態的畫面、生動的語言、激烈的比賽無不會調動學生的感官,這樣通過生活場景的模擬,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3.進行多維整合,感受多元文化
英語具有工具性、社會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獲得一些人文思想及域外風土人情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在收集信息親自參與的過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并將這些信息反饋輸出。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對我國絢麗多彩的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實踐證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景,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發展語言能力,提高教學實效。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通過積極創設生活化情景,使學生產生仿佛置身于英語世界的感覺,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投入學習,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鮑玉芳.淺談英語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英語新世紀,2011(02).
作者簡介:袁得軍,男,出生于1969年4月,本科,就職于甘肅省民勤縣蘇武鄉新河中學,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