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主體性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旨在促進中職物理課堂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中職;物理;課堂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進一步推廣以及新課程改革進程的加快,眾多中職物理教師開始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實現中職物理主體性課堂教學的發展與建設。但在實踐過程中,部分中職物理教師發現很難有效激活學生的主體性,無法得到學生的主動配合,進而導致課堂教學質量難以提升。
基于此,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學者開始研究中職物理主體性課堂的建設,并且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這些研究并未提出更具針對性的對策,因此本文在此針對中職物理主體性課堂教學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以期能夠為有關人士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
從根本上說,能否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并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的主觀意識和情緒。一方面,學生是否愿意主動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安排決定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學生是否具有充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又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在物理學科中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鉆研,進而發揮自己的主體性。
因此,要在中職物理教學中實現主體性課堂教學,教師首先要做的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
首先,物理本身就是一門與生活接軌,同時具有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的課程,能夠對中職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因素來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光的折射》相關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鏡子折射出七彩光,即完成人工彩虹的制作。通過這種簡單的實驗,學生就能夠觀察和感受到奇異的物理現象,進而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中職學生在生活中不斷發現物理現象,思考物理現象。學生可以通過在實際生活中的發現與思考,充分意識到物理學科與自己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更進一步地讓學生產生對物理的興趣。
例如,學生在走路的過程中就可以察覺到勻速直線運動、位移和路程的變化,在下坡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加速度的影響。此時,學生就是在實際生活中深刻地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重要影響。
通過物理現象的奇異和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中職學生很容易意識到學習物理的重要性,并由此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就能夠主動積極地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從之前的抵觸轉變為配合,進而激發學生的主體性。
二、充分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要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達到目的。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自主探究學習法來進行課堂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相比,自主探究學習法更能夠激活學生的主體性。傳統的中職物理教學方法是填鴨式的教學,從主觀上磨滅了學生的創造性和主體性。
在教師大量的講解中,學生雖然可以被動地接受知識,卻無法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利用自主探究學習法,就是將課堂教學的時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并提高能力。
例如,在學習《牛頓運動定律》這一單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牛頓第一、第二、第三運動定律的定義以及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能夠解決的問題。
學生探索的過程就是主動地學習和摸索的過程,也就發揮了自身的主動性和主體性,這顯然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三、利用積極的教學評價
教師必須在中職物理教學中利用積極的教學評價來促進主體性課堂的建設,教師必須通過教學評價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判,進而給予學生精神方面的鼓勵,最終達到目的。
針對優秀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其充分肯定,并鼓勵其在日后的課堂教學中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不斷發揮自身的主體性。同時,針對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也不能用責問的語氣進行詢問,這將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受挫,從而影響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總的來說,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需要眾多中職物理教師不斷總結和交流,不斷完善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李悅.對中職物理主體性教學策略的探討[J]時代教育,2010(09).
作者簡介:鄭曉兵,1973年出生,男,江蘇如東人,江蘇省如東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主要從事物理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