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的物理教材,很多內容都涉及環境保護的知識,像污染、能源、超導、輻射現象、電力傳輸等。課堂是教師主要教學的地方,所以教師要堅定地建立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意識,把教學的內容和環境保護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要做到適時、適當。
關鍵詞:高中物理;環境教育;滲透
高中物理教學在環境、能源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介紹,不斷地改善學生的環境素養,有效地使用資源、維護生態、環境治理等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價值觀,這個對于學生來說很重要。
一、高中物理中滲入環境教育的可行性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小學環境教育,教育主管部分已經發布了大量的文件,明確規定普通高中要設立環境教育選修課,利用學科滲透,讓學生獲取有關的環境知識、技能和情感。環境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最新的課程改革當中,學科教學當中滲入環境教育變成我們目前關注的主要問題。
素質教育中環境教育占據很大的比例,同時也是物理教學和鉆研教育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國家民眾的環境意識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素質問題,提高整個國家的環境意識程度是素質教育目前所要做的,因而要求教師把環境教育的觀點納入素質教育之中。在1990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了《對現行普通高中教學計劃的調整意見》,規定普通高中為環境保護設立選修課程,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了高中教學選修教材《環境保護》。近幾年來這本教材的使用說明,該教材已經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認可,注重了同學科間知識和研究方式的關聯與滲透,而且在熱和生活、能源和社會發展、熱和熱機的部分標準相關知識中滲入了有關環境的知識點,并給出具體的指導和建議。
高中物理課本中有相當多的涉及環境問題,施行環境教育為高中物理教材提供了確切的根據。所以環境教育滲入與物理教學的具體內容有效結合,才能相輔相成。在教學中加入環境教育要考慮學生的現實情況,發掘現有教材中包含的環境教育的好材料。當前不少高中物理教科書的章節都含有環境教育。比如,噪音和有害氣體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因而可知環境教育和物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相當密切。
二、滲入環境教育的詳細做法
1.物理研究性學習中提倡以“環境”為主題的研究性課題
在新的課程改革之中,研究性學習已經變為物理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作為一個物理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整理和發掘物理學中和環境相關的材料,利用文獻搜索或者探查的方法,形成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結果。還可以讓教師給一些關于環境和物理信息的課題,讓學生通過他們的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建議。
2.在課堂上穿插、播放學生熟識的環境圖片、環保視頻
例如,當學習電力知識、發電和傳輸、用電器的適用、發熱現象等知識時,全都涉及節能減排的問題。根據這些知識,教師可以播放視頻,讓學生知道物理學中的環境保護問題。如,在學習《放射性的危害》時,可以結合圖片和數字數據講解原子彈戰爭進程的控制和原子彈的放射性產生的極大危害,對此學生一定會產生濃烈的興趣。
在教學中,要按照教材內容,積極做好環境材料積累,尋找環境教育的切入點,來改善課堂教學。
3.物理實驗中開展環境教育的嘗試和摸索
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努力實現一件物品多種用途,做到循環使用,讓學生認識到節約的重要。在“試管的使用”中,通過試管中水的多少,然后用嘴吹,能探索音調的高低;可以利用試管制作“浮沉子”展示上浮、懸浮下沉。上面的例子說明,事實上只要我們多思考,充分利用實驗設備,開發更多的實驗,就會使實驗設備能發揮更多的作用。
總而言之,我們要根據這些滲入點,探尋實施環境教育的要領,有目的地應用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來揭露物理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同樣,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和方法把維護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等內容加入到環境教育當中。
參考文獻:
[1]何立亞.怎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J].新課程:中學,2012(10).
[2]張靜.高中物理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9(03).
作者簡介:周赟,1976年7月出生,本科,物理教育專業,就職于南昌縣蓮塘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