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以載道、文道合一”,就是讓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把“授業”與“傳道”,“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會使我們的育人效果更好。
關鍵詞:語文;教學;心理教育
一、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學生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孩子們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隨著學生接觸社會的時間越來越早,社會問題的復雜化、家庭問題的復雜化,學生的心理成長和社會的復雜化產生了矛盾。所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不再是只屬于專業心理教師的舞臺。尤其是語文教師,要利用自身的課程特點,在教學中巧妙滲透心理教育,這樣對每一位學生的教育會達到驚人的效果。
1.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基礎。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具有“以知教人,以理服人”,還有“以情感人”的功效。我們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都是作家的名篇薈萃,是血肉豐滿的文章,是豐富感情的載體。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學生一定能夠受到教育和啟發。
2.語文教學目標決定語文教學中必須滲透心理教育。目標中明確要求:在語言文字的學習過程中,要使學生得到愛祖國、愛中國共產黨、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得到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教育,培養愛科學、勇于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
3.語文教師的特點決定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教育的優越性。合格的語文教師感情豐富,知識淵博,思維敏捷,他們的口語表達和駕馭語言的能力要由于其他學科的教師,對于說服教育工作語文教師有很大的優勢。
二、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途徑
1.通過閱讀課滲透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徑。(1)課文大多是名家之名篇,通過介紹作者、作家的作品,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介紹健全人格對大作家成長的重要性。曹雪芹艱難處境中寫作,安徒生自強不息,蒲松齡在失敗后奮發創作等等。這些對學生的抗挫教育起重要作用,使學生敢于面對失敗,在失敗面前永不退縮。(2)通過精心準備的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豐富知識、開闊眼界的同時也能受到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啟迪。
2.通過作文課滲透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必要途徑。作文能夠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觀生活,所以在作文教學中進行心理教育有很大的優勢。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都可以進行心理教育。如:《我心目中的他》可以通過別人清楚的了解自己;《大學生活中的我》可以激發自己學習更加上進,不斷進取;《失敗之后》可以培養學生面對失敗的心理體驗;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可以是通過電視、網上了解到的)寫成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進行作文,讓學生感悟其中的道理。總之,作文教學是學生心理教育的必要途徑之一,我們必須很好地利用。
3.通過活動課滲透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載體。(1)通過讓學生搜集、閱讀、理解格言警局、名人名言,使學生體會其中的哲理,能夠啟迪自己,使自己的品德情操、人格魅力得到提升和進步。(2)經常性的小演講,達到鍛煉學生的膽量,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目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3)通過舉行辯論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辯論能力,通過精選的辯論話題,讓學生在辯論中心理得到教育。(4)通過課余實踐活動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如采訪當地先進人物,在采訪過程中學生往往會被他們的先進事跡和他們對待工作的追求精神等等所感動,從而達到教育之目的。
當今社會,心理教育不僅僅是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語文教師的艱巨任務。
參考文獻:
魚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劉海軍,男,1974年4月出生,本科,河北省涿鹿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