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標的不斷開展,初中語文教學也在不斷的克服傳統教學弊端,向著新課標的教學目標靠攏。隨著中學語文課程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相關措施的實施,打造一個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成了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迸發思維的光芒。
關鍵詞:初中語文;效率;思維;作文
如何在課堂45分鐘內發揮最大的效果成為眾多語文老師的共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思維方法。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要打造高效的課堂并確保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優勢
優勢一:改革優勢。新課標關于語文課程教學中有明確規定,“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初中語文課程應該讓學生通過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去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讓學生對未知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勇于探異求新,試著去涉足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學習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等等。這就說明初中語文課程對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著客觀優勢。
優勢二:學科優勢。初中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這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作為一門語言,也具有工具性,口語交際能力就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最好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工具性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奠定基礎。初中語文具有開放性和多樣性,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從理想到現實、從失敗到成功、從課堂到生活等等,都是語文學科涉及的領域。語文學科讓學生學、讓學生聽、讓學生想、讓學生做,可以說語文學習無處不在,這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供了平臺。
二、重視語文的朗讀教學
朗讀可以展示一種美感,當學生和教師沉浸在這美麗的時刻,學習就不再是一種痛苦的事情,而是一種快樂的事情,通過這種美感吸引學生的目光,從而激發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興趣。我們也知道,語文的學習有時候是枯燥的,中學生最容易的就是一遇枯燥的東西就心生厭惡之情。重視朗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口技》時,通過朗讀,老師可以把作者所描述的口技人的登峰造極的技術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出來。在描寫口技人精湛的技術那一部分時,要特別注意咬字的清晰和發音的準確,努力做到讀得字正腔圓,輕重緩急突出。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使學生聽著老師的閱讀就可想象作者惟妙惟肖的描寫的場景,使人有一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這樣,即刻就激發出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思維
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活動要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而生活體驗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對于寫作能力,生活體驗是寫作基礎。作文的寫作過程可歸納為:真實觀察生活→生活信息→選擇輸入信息→加工輸出信息。《九年義務教育大綱》中也明確指出,學生作文要必須抓好觀察積累生活和正確選擇材料。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善于接觸自然和社會,讓學生善于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人或事。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分析、勤于動腦的習慣;同時,教師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參觀、觀察、操作實踐活動,并將這些實踐體驗進行寫作,進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領域,鞏固寫作基礎,提高了實踐能力。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興趣開發的培養時期,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需不斷地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引導,打破作文考試的拘泥形式,讓學生隨性的把身邊的見聞和想法寫下來,養成愛寫的習慣,將寫作貫穿于語文學習過程中,而不是只有考試時才動筆寫;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自覺寫作,并把寫作當做一種享受,一種情感的抒發。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才能讓作文教學真正發揮其作用。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只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必然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楊冰雪,趙勝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策略[J].華章,2010(24).
作者簡介:李元璋,男,1966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現就職于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水洞底鎮中心學校,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