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國家,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成為現代人肩負的使命。而禮儀教育正是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幼兒階段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能夠塑造幼兒健全人格、培養良好習慣。因此,要想在當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提升民族禮儀形象,需從幼兒抓起,滲透幼兒禮儀教育。就當前幼兒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如何深入踐行幼兒禮儀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禮儀之邦;美德;幼兒;禮儀教育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古人在禮儀方面為后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也曾經是世界各國的典范。禮儀是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標尺,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當代,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成為學校德育建設的一項重要使命。
《漢書·賈誼傳》中說道:“少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孔子也說:“不學禮,無以立?!惫湃藢ΧY儀教育有較深刻的認識。如今,科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個性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時期。因此,在幼兒階段滲透禮儀教育對幼兒的個性、品質塑造有著重要意義。然而,目前的幼兒教育暴露出諸多問題,幼兒表現傲慢、自私、沒禮貌、亂扔垃圾、不尊重長輩等。所以,幼兒禮儀教育迫在眉睫。
一、幼兒園禮儀教育和家庭禮儀教育雙管齊下
在幼兒禮儀教育中,除了幼兒園擔負的教育任務外,家庭成員的禮儀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幼兒除了在幼兒園外,大多數時間是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環境和家庭成員的行為對幼兒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存在不良習慣或者錯誤言行,都會對幼兒產生極大的負面作用。因此,幼兒禮儀教育要堅持幼兒園教育和家庭禮儀教育雙管齊下。幼兒園可向家長傳遞文明禮儀的知識,督促家長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榜樣;幼兒教師要與家庭保持及時的聯系,了解幼兒在家中的表現,同時,教師也應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中的表現,在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推動下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禮儀環境和及時的禮儀教育。
二、幼兒禮儀教育與幼兒禮儀實踐齊頭并舉
禮儀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教育,而是落實在行動上的教育。幼兒禮儀教育是知、情、行三者的結合。幼兒教師在進行禮儀教育時要為幼兒提供一定的實踐活動機會,讓幼兒在親身實踐中領會禮儀的含義。例如,在幼兒用餐時,在分發勺子和筷子時發現不夠,幼兒教師可以請幼兒去詢問食堂阿姨還有沒有多余的餐具。當然,幼兒禮儀實踐不應僅局限于幼兒園,還應該走向社會。例如,幼兒教師組織超市購物的活動,讓幼兒獨立購物,在購物中引導幼兒去有禮貌地向他人詢問等。總之,幼兒禮儀教育要與幼兒禮儀實踐齊頭并進,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幼兒的禮儀素養。
三、幼兒禮儀教育與幼兒園環境創設統籌兼顧
環境塑造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幼兒禮儀教育要充分發揮幼兒園環境的教育功能。創造整潔、和諧的幼兒環境,堅持有規律的生活行為,人與人互幫互助、團結友愛,通過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來對幼兒禮儀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例如,保持幼兒園教室、桌椅、樓梯等整潔、優美;在幼兒園的宣傳欄和門口張貼“你好、謝謝、再見”等文明標語,讓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都無聲地傳遞禮儀教育。同時,幼兒教師的行為也屬于幼兒環境的一部分,幼兒教師要規范自身言行,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
總之,幼兒的禮儀教養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地培養與實踐。這就需要禮儀教育和環境的結合,營造良好的學校、家庭、社會氛圍,讓禮儀教育滲透于生活的各個方面,讓幼兒學會善良、正直、謙遜、合作等品質,培養幼兒形成具有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的人。
參考文獻:
張慧英.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實施途徑.學前教育研究,2010(10).
作者簡介:王艷茹,女,1968年11月出生,???,就職于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金河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