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要做到有效性,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將科學性、趣味性、思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要著力創設靈動的、和諧的教學情境。
關鍵詞:有效性;興趣;課前小故事;歷史教學
根據不同的情況,課前3分鐘歷史小故事所起的作用不同。精心指導設計,對歷史課堂教學效果顯著。現將“課前3分鐘歷史小故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輔助作用總結如下。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思考能力
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時,四班的鮑××同學站在講臺上說:“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歷史小故事是硬脖子縣令”,她剛一說完,“啊?”學生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有的偷笑,有的在看我,鮑××接著說:“同學們!聽我細細講來。”她當時那個表情既嚴肅又幽默,我暗中竊喜,這個小丫頭還挺有駕馭能力的。她生動地講述著漢光武帝時的那段歷史,吸引了全班學生,我的那堂課上得也非常順利。學生說喜歡上歷史課,因為歷史課很有趣。
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通過講戚繼光抗倭、楊振宇抗日等故事,利用故事中人物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大唐盛世等故事,樹立中華民族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
通過小故事中的歷史人物,包公的清正廉明、秦檜的陰險狡詐等不同的人物性格特點,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六課“春秋戰國的紛爭”時,學生講述了勾踐臥薪嘗膽等故事。當時李××同學在點評時說:“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成就大業。我們學習中遇到點小挫折算什么,只要不放棄,將來一定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她的評論讓我為之贊嘆。半年后第11屆校田徑運動會的長跑賽場上,我班的李××同學,最后一個跑到了終點,被其他的長跑運動員落下了兩圈半的距離。觀眾席不斷傳來嘲諷:“跑得那么慢還參加這個項目。”在眾人的注目下,她堅持跑完了全程。“你真棒!”我鼓勵她說。她笑著回答:“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堅持不懈,最后成功了,我知道在長跑時大家都在笑我,但是我堅持下來了,我沒有放棄,事實證明我能跑完一萬米。”說話時她的眼睛里充滿堅定和信心。這件事讓我很感動,至今難以忘懷。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得不感謝當時講這個小故事的學生精彩的表現,也讓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歷史小故事的魅力。對于當代獨生子女聽不得批評、經受不了失敗這一現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五、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大一統的漢朝”時,學生講了“韓信謝漂母”的故事,韓信為感謝漂母當年的分食之恩,到處尋找漂母并贈以千金。我留下了當天的作業,就是放學后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天,回來匯報,有的為父母洗腳;有的打掃房間;有的給父母捶背。感恩教育要不間斷地進行。
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時,學生講述了歷史小故事“有為的商湯”和“殘暴的商紂”,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結論,關心百姓的君主,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商湯得到伊尹等賢才的輔佐,成就大業。商紂眾叛親離,使固若金湯的商朝土崩瓦解。當時我設計了一個延伸問題,“這件事對于我們在學習生活中,與同學間的交往有什么借鑒意義?”大家爭著搶著地回答:“要關心同學,同學才會關心我。”“要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我有困難的時候,同學也會伸出援手。”“不欺負比自己小的同學,否則比我大的同學也會欺負我。”
經過4年多的教學實踐,在我的初中課堂上創設“課前3分鐘歷史小故事”這一環節,收獲很大。首先,學生通過搜集整理歷史素材、講故事、點評三個環節的參與鍛煉,使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生活充滿熱情,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特別是通過講故事樹立了進步生的自信心,重新激發了他們求知的欲望,使他們積極熱情地面對學習,敢于迎接挑戰,使學習能力加強,成績收效顯著。其次,教學契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使得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在不斷的成長。幾年下來,積累了大量的精華歷史小故事,匯編成歷史小故事集,供學生學習借鑒。
歷史小故事是古人留給我們最生動、最豐富、最典型的教育素材。在歷史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善于挖掘、利用這些素材,使歷史鮮活,課前3分鐘歷史小故事,讓歷史課魅力無限。
作者簡介:吳志榮,女,1977年7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內蒙古自治區莫旗寶山鎮莫旗寶山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