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學數學作為大學學習的基礎課程,也在不斷地進步中。結合數學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分層次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并對他們的未來做出完美的鋪墊。
關鍵詞: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教學質量
一、分層次教學
顧名思義,分層次教學就是對班級的學生按基礎和學習能力及其他與數學學習有關的能力進行分組的教學方式。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都是針對大眾的基礎進行教學,這使得能力高的學生實力沒有得到良好的發揮。而基礎不好的學生總是會因為遇到難題就喪志斗志,這使得他們與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學習不好的不一定就是差,很可能只是他們的潛力沒有被積極地開發出來。因此,教師使用分層次教學的方式對每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都有著巨大的幫助作用,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有助于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
二、實施步驟
(一)科學規范地分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這樣的,分層次教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對班級的學生進行科學規范的分組,首先教師要對每一名學生有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了解,明白他們的學習能力、基礎層次、心理承受等其他各方面的能力。然后把學生編為A、B、C三個級別的小組,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互相之間的交流更加的便捷。格外注意的是有的學生具有單方面的數學特長,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特長對其進行分組,讓他們可以積極有效地快速彌補自己的缺陷,做一個優等生。
(二)全方位分層教學
首先是A組,作為班級最好的小組,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基礎掌握程度都是最好的,好學生都會不自然地有一種自豪感,讓他們在一起進行數學的學習可以實現他們良好的交流,促進他們的發展,而且他們原來本身都會有一種自豪感,這使得他們在為人處事上會輕視別人,這種分組可以磨平他們的尖銳,讓他們明白自己還存在著不足需要進步。對他們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要以引導為主,想辦法開拓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的大腦更加的靈活。教學的時候提前找一些具有難度的問題布置給他們,讓他們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遇到難題他們已經養成積極解決的習慣,組內之間還會出現競爭的局面,這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能力。教師教學時要注意幫助他們在腦海中構建數學模型,促使其產生良好的數學解題思路。其次是B組,這是基礎還可以的小組,教師對他們進行教學的時候找一些難度不是很大的習題進行布置,使得他們可以扎實自己的基礎,可以緊跟教師講課的節奏,掌握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而且這個小組的學生中很多都是因為上課的時候溜號搞小動作導致的基礎不牢固,因此,教師上課時要注意對他們進行適當的關注,推動他們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最后一個就是讓教師頭疼的C組,他們的基礎和學習能力都存在較大的漏洞,以往教學的時候經常是最讓教師頭疼的學生,但是他們其中也不乏潛力深厚的學生,對他們分層教學教師要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習的思想重新出現在他們的腦海中,耐心地對他們進行梯度式教學,使得學生可以用簡單的題構建起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解答難度一般的題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積極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因為是全方位的分層次教學,所以除了課堂的教學分層次,課下的作業布置以及考試試卷難度也要按困難、普通和簡單進行布置。進一步推動分層次教學方式發揮其巨大的作用。
(三)多樣化教學
大學生的心理及思想已經趨于成熟,正是因為他們的成熟,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煩躁不堪,因此教師積極地改變教學方式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把口頭上讓學生用耳聽的數學轉變為大屏幕視覺沖擊的數學,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讓難題更加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可以更加有效地了解數學,進而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數學是一門可以開發人大腦的學習,大學教學是學生步入社會的最后一塊墊腳石,教師的教學可以提升墊腳石的高度,讓學生看到更廣闊的前景,進而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參考文獻:
楊孝平,俞軍,陳萍,等.深化分層次教學提高大學數學教學質量[J].中國大學教育,2010(03).
作者簡介:熊海斌,男,1972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湖北省宜昌市秭歸一中,研究方向: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