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是整個數學大廈的基礎,是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的初級培養階段。同時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教學對學生能力與學習狀態的要求不斷提高,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出現在視野中,把握好對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是跟上時代步伐、體現教育價值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興趣教學;初中數學;教學方法
一、把握學生能力邊緣,帶給學生學習的快感
通過多年的教學和自己曾經上學時的體驗不難發現,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些興趣很大一部分來自一點一點突破自己時的快感。尤其是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知識的積累顯得不那么重要,能力的積累和思維方式的訓練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把握好學生的能力邊緣,從能力邊緣入手,實現學生的能力突破,帶給學生學習的快感,是實現興趣教學的最有效途徑。
對于學生能力邊緣的把握需要教師在課下做足功夫。首先教師需要通過測驗等方式完全了解學生的能力范圍、能力基礎、提升空間等一系列問題。而且必須做到將每一個學生區分開,或者將學生的能力大致劃分為幾個層次。
二、通過新的教學方法實現學生快樂學習
初中生心智并沒有成熟,往往還有很多孩子天性。優秀的教學方法正是根據學生的天性制訂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在實現初中數學的興趣教學時,我常常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和研討式的教學模式。
1.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就是利用學生在一起學習時的競爭心理和活潑的學習氛圍來做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教師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是分組的前提,一方面是為了和諧的目的進行分組,避免小組中因為能力差距而導致的一些學生感到學習毫無壓力而一些學生感到無能為力。同時,進行合理的分組有利于實現新教師進行能力邊緣的教學方法,將能力邊緣相同、相近的學生分到相同的小組中,有利于教師統一給出能力邊緣性的問題。
2.研討式的教學模式
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大一部分來自對未知的探索,跟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學習模式比起來,讓學生自己進行的對知識的探索往往能激起他們更大的學習興趣。研討式的教學需要教師進行合理把握,教師應該在課下就設計好帶領學生進行研討的課堂環節,同時應該穿插進教師引入和總結的環節,避免整節課失去方向性。
三、利用數學的應用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學習的知識讓不少學生感到無聊是因為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因此,采用適當的方法去除數學的抽象性,能很好地改善課堂的質量。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將本節課的內容盡可能地聯系實際,無論是課堂的引入還是課中問題的提出,都盡量與實際進行聯系,甚至更加成功的是為課堂增加一條有趣的線索,可以是一個實際的故事。比如,在第一次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我就構建了一個現實中很可能出現的需要二次方程解決的問題,整堂課都是以這個問題為線索進行探索,最后問題得到解決,學生也很好地掌握了這節課的內容。
四、提升自身素養,讓學生愛上課堂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散發著迷人的人格魅力的,學生都處于人格成長的階段,不僅跟著教師學習知識,還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人格的影響。有著優秀素養的教師往往受到學生的愛戴,讓學生樂于上他的課。同時,優秀素養的教師上課往往進行多方面的拓展,吸引學生興趣,甚至,懂得幽默的教師往往讓課堂成為孩子們歡樂的源泉。教師想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就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的修養,讓學生愛上自己,愛上自己的課堂。
初中數學是數學學習的重要階段,教師想要學生提升學習質量,就應該想辦法構建一個充滿趣味的課堂。教師應該積極地將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引入,探索最適合的教學風格,真正做到為學生著想,在新課標的教學道路中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黃葵.淺談人教版初中數學興趣教學[J].新課程:下旬, 2013(4).
[2]羅安濤.初中數學興趣教學淺探[J.]新課程:教研版,2013(3).
作者簡介:程梅,1989年3月出生,本科,就職于貴州省貴陽市三十九中學,在數學教學中長期研究數學興趣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