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涉及的知識點眾多,它需要教師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進行積極的教學。使用肢體語言進行初中數學的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其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為更好地學習數學做鋪墊。
關鍵詞:初中數學;肢體語言;應用
初中數學是數學教學中承上啟下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習難度逐漸加深,學生初步接觸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教師如果不能對他們進行積極的引導教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會出現較大的阻礙。下面,我就對運用肢體語言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進行詳細解說,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啟發。
一、肢體教學的重要性
數學是一門需要大腦積極思考的學科,教師使用肢體語言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使其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難度就會降低很多。當以后面對難題的時候,他們就會在輕松的氣氛下去解題,或許最后難題還是沒有被完美的解答出來,但是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依舊不會降低,而且學生學會了運用肢體語言學習數學,就會自然地聯想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這有助于加深知識在他們心中的印象,以后的學習中學生也會把知識聯想到自己的肢體上,增進學生與知識的親密度,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習。
二、用眼睛說話
眼睛被稱之為人與人交流的窗口,初中生雖然心智上有所成長,但是他們心中對于教師存在著一定的畏懼心理,這使得他們步入初中的新鮮感有所降低,導致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氣氛比較單一,學生一直在下面聽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學的心理,教師這個時候可以使用眼神與學生進行交流,在課堂上認真研讀觀看每一個學生的眼神,去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這樣就可以發現學習狀態消極的學生,然后對他們進行適當的關注,帶動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去。這期間很多學生不敢直視教師的眼睛,教師要以一個柔和的目光讓學生感到親切,盡量讓自己的眼神中透露引導的信息,讓學生樹立起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不再單調乏味,促進初中生打好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
三、用動作豐富課堂
以往的課堂上教師的動作僅限于指向黑板和叫學生回答問題,無形中浪費許多教師與學生加深情感的機會,這些機會也可以充分地帶動課堂的趣味性,推動學生的學習。初中數學教學存在著許多困擾教師與學生的難點,這些難點同樣也是學習的重點,既然不能躲避這些困難,教師就可以使用肢體語言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學生發言之前像體育裁判一樣把手高舉讓學生準備回答問題,手放下之后就開始站起來提問,這樣可以增強學生踴躍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還可以加強課堂的趣味性。其次教學的時候,含有許多抽象的知識,比如,進行圖形教學的時候,許多都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期間教師都會使用一些教具進行演示,但是許多復雜的圖形用死板的教具拼接不能良好地呈現給學生,對于學生的學習會產生一定的阻礙。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把自己的手加上教具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對學生進行講解,教具設計出了一個大致的模型,靈活的手指構建出圖形的細節,學生不僅可以因為教師的手指激發出一定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實際地觀察,更好地了解知識。
舉例:進行勾股定理教學的時候,教師用靈活的手指比作三角形的三個邊向學生進行講解,他們觀看教師的手指可以剛好了解知識,他們也會課下用手指進行演示,更好地掌握知識。
四、用表情激發情感
學生對教師存在畏懼感很大的原因是教師上課的時候面部一直保持一個嚴肅的樣子,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明白一個嚴肅的表情或許可以讓學生端正學習的態度,但是這對于教學會產生一定的阻礙,所以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不用刻意控制自己的表情,講到簡單的知識的時候,教師的面部表情非常活躍。當講解困難知識的時候,面部表情非常糾結,慢慢的學生就會通過教師的面部表情了解知識的難易程度,而且教師面部表情豐富之后學生學習的時候趣味性就會大大增加,這對于他們的積極學習有著推動作用。初中生還有著模仿的心理,課余的時候他們就會互相觀看同學的表情,這樣做題的樂趣就會增加很多。而且他們的模仿慢慢的就會轉變成自己的發展,可以有效地開發他們開闊性思維,增強他們的想象力,可以快速有效地產生數學思想。
數學是一門靈活多變的學科,教師采取豐富多樣的肢體教學,可以良好地推動學生在數學上的發展,對他們未來有著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陳先波.肢體語言在數學教學中的效應[J].考試周刊,2012(30).
作者簡介:王友安,男,本科,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和數學教育,就職于四川省阿壩州理縣通化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