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有效教學行為之一的課堂提問,一直備受教育者的重視。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重要途徑,一個好的問題不僅是教師思維的起點,也是創造發明的起點,更是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思維發展的動力,有效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并且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探索學習的狀態。因此,以初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優化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提問;優化策略
教學是交流、互動、發展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常常需要借助“對話”來實現,教學中對話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提問是師生互動中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可以說提問是“教學的生命”。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發展智慧,促使學生主導探索未知;可以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提問和解決問題中發展自我。可以讓教師更加及時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助于教師及時地調整教學。可見,優化課堂提問有著多么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下面就初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優化策略進行幾點探索。
一、取舍有當,問題表述要明確
好的課堂自然離不開精辟、有效的提問,我們也常常戲稱教師就是一個“職業提問家”。一個好的問題必須要做到能夠對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起到幫助作用,更能讓整個課堂煥發活力,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精心,取舍有當。這里需要做到“三問”,即“提什么樣的問題?為什么要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這樣提出問題?”再從所設計的問題中選出一個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問題,以此問題統領整個教學過程。
如,《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教學時,可以這樣引入:
運用多媒體展示一個小實驗:在玻璃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涼開水,然后放入一塊方糖,迅速用玻璃片把杯口蓋上,并在杯子的外壁畫一條水平線(圖甲),然后用多媒體播放擱置一小時后圖片(圖乙)。
問題:①在試驗中大家看到了哪些現象?②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第一個問題從學生熟悉的宏觀角度出發,引起學生參與興趣。第二個問題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巧妙地融入其中,通過這樣的導入學生的探究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而且等課教學結束后, 學生就可以利用微粒的三大特性重新回來去解釋剛才的現象。從設疑到解答,所提出的問題首尾呼應,主線分明,學生更能有目的地去學習、探究。
此外,設計問題的時候,語言一定要淺顯易懂,深入淺出,讓學生能夠明確問題所指的方向。
二、創設情境,把握提問時機
由于化學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每一個章節間的內容都是層層鋪墊,層層深入的關系,因此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所學的新內容與相關的舊知識聯系起來,一來是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復習,二來是促使學生把原本孤立的知識點聯系起來,促使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網絡。
如,九年級上冊一至三章節中均有“高錳酸鉀”這一物質出現,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時機引導學生把這些知識點聯系起來識記,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這一物質。
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教師提問的密度不需要過高,要多重視設計一些有思維深度的問題,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如,在化學合成材料教學的時候,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你知道‘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消除這類污染的建議嗎?”這樣的問題與教學內容有一定的聯系,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還能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
三、因勢利導,掌握難易梯度
課堂提問一定要掌握好難易梯度,如果過于簡單,勢必不會起到啟發的作用,學生也不會太感興趣,如果太難,會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課堂進程巧妙地提問。一個好的提問必然要讓學生跳一跳,找得到,既要有思維過程的體現,又要有獲得成功的喜悅。課堂提問要盡可能地抓住關鍵點,突出重點,攻克重點,通過設置“問題鏈”,幫助學生打通學習思路。
總之,優化課題提問策略,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師要不斷鉆研,強化專業能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設計出更有效的課堂提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喜仁.初中化學課堂提問的策略[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04).
[2]趙良廳.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提問藝術[J].學園,2013(35).
作者簡介:陶維,女,就職學校:江蘇省常州市清潭中學,研究方向: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