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概述了中學生心理品質的現狀,分析了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心理品質的方法,通過興趣、意志、情感等方法的運用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讓學生的身體得到很好的發展。
關鍵詞:心理品質;體育教學;影響
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它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但是在我們實際的教學中并未從這兩方面來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發展,對它的研究多限制于身體方面而忽視心理方面。教育是育人的過程,強調身心健康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深化體育改革的必然。本文就學生心理品質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中學生心理品質概述
1.中學生心理品質的現狀
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求強健的體魄,更需要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良的思想品德發展的基礎,是有效學習文化技能的保證,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必備條件。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使他們健康成長也是當今教育面臨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作為體育教師責無旁貸。
2.中學生心理品質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一方面是學生在家里的地位致使他們思考問題太自我。這是家長實施教育方法不當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家庭對孩子過度的關注以及期望,使孩子的壓力過大,經受不住一點挫折失敗。
(2)學校因素。這是由于教育體制的原因,學校教學的重心多圍繞成績。這導致學生不太關注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成長,更關注學習成績。
(3)學生自身因素。這一時期的學生知識貧乏。在這三種原因的交織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得到我們的重視。
二、體育教學在培養中學生心理品質過程中的作用
1.體育教學中應融匯心理健康內容
健康不只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這是缺一不可的。其中身體的健康是另外兩方面的物質基礎,但是心理健康可以使得生理健康發揮更大的價值。同時,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知識、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心理健康保健方法的了解及掌握,可以使學生及時而恰當地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多多地參加體育課外活動,在運動中尋找快樂,陶冶性情。
2.心理健康內容應因材施教
心理健康內容的教學應該要求體育教師因材施教。體育教師要深入學生之中,要對學生的大致喜好有所了解,要做到心中有數,并因人而異,使得教學要更有針對性。比如,性格比較怪異的學生多適合球類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等;同時,教師在體育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教材的教學內容提煉成簡單易記的口令等,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實心球擲遠應該注意:手臂伸直,目標看好,高度找好,出手速度與時機等等。通過實踐證明,在體育教學中口訣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心理品質的方法
在體育課堂中,教師應當努力構建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要區別對待,在教學中要做到循循善誘,手把手教學,要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感覺。在平等對話關系中,我們還要運用激勵機制,對于取得進步的學生,不管大小,都要充分給予肯定及評價,這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重要方面。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多組織各種形式和類型的競賽類活動。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采用類似“讓時賽”“讓距賽”“等級賽”“小組賽”等教學方式,這可以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對于自信心的樹立有著積極作用。其次,在比賽結束之后,應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講評,使勝者不驕,敗者不餒。
綜上所述,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助于克服學生的消極心理狀態,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質更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緩解人際沖突,密切人際關系。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于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健全品格發展、提高道德水準、凈化社會風氣都有著基礎的作用,還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陳躍林.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3(12).
作者簡介:李曼,1980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安徽省亳州市渦陽一中,任教期間發表論文獲省、市、縣獎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