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的本質是教學生學會學”,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三個方面,結合初中數學教學的實際,闡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途徑與方法,旨在探討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建構主義;初中數學;自主學習
在二十多年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生涯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直是我探求的問題,在這里淺談一下我的收獲,以此拋磚引玉,希望得到更多同行的高見。
一、加強教材運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湘教版新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有吸引力的探索數量關系、探索規律的問題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實踐、探索,培養應用,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例如,七年級上冊第11頁“絕對值”內容,教材設計了動腦筋的路程問題,結合數軸,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引出絕對值概念,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人經驗,創設問題情境,設法滿足學生渴望學習的天性,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欲得”的境地。
二、留給充裕時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培養自主學習,必須要解決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問題。以教為主,一味地灌輸和訓練,甚至簡單地“告訴”,是對學生學習潛力的漠視,是對學生學習機會、學習權利的剝奪,是對主動學習無情的壓迫。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毫不吝嗇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敢于留給學生較為充裕的自學時間和思考空間。
三、注重學法指導,學會自主學習
素質教育旨在于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使學生發展自己的本能和創造潛力,讓學生“學知”“學做”“學會共同生存”和“學會發展”。實施素質教育,教師不單純關注的是知識的傳授,而更應在指導學生“會學”上下功夫,“教學的本質是教學生學會學,教學的改革必須以學生學會學習為核心,為使命,為最高境界。”具體的實施,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強指導。
1.在預習方面的指導,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指導──自主學習”課改實驗提出“先學后教”,就是在教師還沒有“教”之前,鼓勵學生“先學”。“先學”是“后教”的基礎,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先學”就顯得極其重要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學例題。對課本的示范例題,可適當地做些注明,認為關鍵的,較有特色的步驟也可用色筆畫線以示注意,看完例題后,把題目抄起來,然后自己可嘗試解題,再與教材解法加以對照、比較,找出缺漏,做好記錄、總結,若能引導學生做好這方面的自學,學生的思維活動層次就會更高。
(2)做習題。對課本的習題,可引導學生超前完成部分或全部,這里可采用“分層”要求: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自學能力,確定應完成的任務,這里一般可分為三種情況:完成三分之一習題;完成二分之一習題;全部完成。完成的題目順序可適當搭配,完成任務后,如果能指導學生進一步做好分析、比較,思路領悟,應用反思,改造自編等思維活動,則可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由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的較高水平,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會大大提高。
2.在課后復習,指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和反思
課后自主學習在于將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和反思,它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教師可以從兩個時間段進行指導:(1)指導學生對每節課后的總結與反思。(2)指導學生對階段性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反思。當學生會對所做題目總結歸納,進行分類,知道自己能解決哪些題型,掌握哪些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題型不會做時,他才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即不教之教。這是一種理念和主導思想,即解放學生,鼓勵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學,讓他們處于樂學和緊張的智力狀態。它的核心指向是能力和智慧,它也是一種教學策略,關鍵時教,教在關鍵處,使教學達到高水平、高境界。正因為如此,更好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有待我們去探索和開拓,發揮它最大的作用,這也是我們教學共同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簡介:袁茂芝,男,1976年2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湖南省湘潭市九華經開區九華第一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