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的學習是一門以實踐課為主的課程,實驗一直被認為是能夠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技能、激發學習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時候,通過觀察化學實驗現象或者把化學現象和日常生活現象結合在一起來進行觀察,進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化學;培養;觀察能力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在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觀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來注意學習中的細節問題,如果缺乏觀察能力,只是一味地靠老師在教學中進行灌輸,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是非常緩慢的。
一、在實驗中進行觀察
(一)在進行觀察的時候要進行主次觀察
有主次觀察就是根據實驗的目的以及要求來進行觀察,一定要分清實驗的主要現象以及次要現象,這樣在進行觀察的時候可以有效地觀察到主要現象,還不會遺漏次要現象。比如,我們在做硝酸鹽和堿溶液發生反應的時候,在這個實驗中的主要現象就是生產氫氧化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白色的氫氧化鐵,還是要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產氧化鐵。這個時候顏色就會發生轉變,變為淺綠色、綠色和棕色。所以,我們在進行試驗的時候一定要提醒學生去捕捉生成氫氧化鐵白色沉淀的那一刻。為了能夠培養學生進行主次觀察,在進行這個訓練的時候要注意觀察的方法,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觀察順序,還有就是讓學生進行各種感官的一起使用,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現象。這樣在實驗中我們就能向學生詮釋,如果對事物觀察的更加全面,就能夠進一步揭示出事物發展,以及它與其他物質的區別。所以,經常引導學生進行主次觀察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敏感性。
(二)訓練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準確的描述
當學生對主次現象進行準確的觀察后,老師就應該培養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描寫化學的實驗現象以及結果,如果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只是做完實驗,讓學生看過后,或者由老師把實驗現象描述出來,沒有讓學生來進行觀察以及描述,那么,整個實驗就沒有什么意義了。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通過學生觀察來提高他們的注意力,進而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比如,有的學生把石灰和稀鹽酸的反應描述為有氣體產生,這就非常不全面,只能說是在進行觀察的時候只是運用了片面的感官描述,沒有運用整體觀察。還有的學生會把實驗現象描述為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其實單純地憑借觀察是看不出能夠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這個時候老師最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觀察,讓學生重新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就會發現是有氣體產生,石灰石逐漸溶解,還有就是溶液的溫度逐漸上升。我們在訓練學生進行準確描述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啟發學生在思考中來回答問題
觀察就是感知事物的外部屬性以及內部之間的各種聯系,所以,對事物的觀察不僅僅要停留在表層,要學會深入內部進行觀察,做好學與思的過程。比如,我們在進行鋅與稀硫酸反應的時候,在進行實驗觀察的時候,由于大量氣泡的產生。可以聯想一下氣泡產生的原因,當我們用導管來把空氣倒出,該氣體還能在空氣中進行安靜燃燒的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所產生的氣體是氫氣,這個時候就會發現鋅會逐漸變小,甚至會消失,這時候老師可以提醒學生是可溶性硫酸鋅產生,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提出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觀察能力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真正地達到由具體形象到抽象思維轉化的過程。我們在化學升華的過程中要通過感性的認知上升到理性的認知,不單單要學會觀察,更多的要學會思考,通過思考來對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在教學中通過老師引導來觀察生活
任何一門知識的學習都是為了應用,我們在進行抽象化學學習的時候,可以和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的結合是我們有效開展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有目的地觀察生活現象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感知的活動,有時候我們可以對生活中的新奇景象進行觀察,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一些相關的作業。讓學生觀察鐵絲,在什么情況下鐵絲是容易生銹的。還有如果我們讓鐵絲在空氣中進行燃燒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學生就會有目的地去觀察鐵絲,發現在潮濕的地方鐵絲就容易生銹,在干燥的地方鐵絲就不容易生銹,所以,庫房里對于鐵絲的保管就是放在干燥的環境里,那么,結合課本知識我們帶領學生探討一下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后來學生就會發現,原來是鐵和空氣中的氧氣起反應生成氧化鐵,在潮濕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較高,所以,反應速度就會加快。所以,以后關于鐵制品存放的時候要注意存放環境。通過給學生預留作業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可以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化學反應的觀察能力。
(二)無意識地對生活現象進行觀察
當對學生進行過有意識觀察培養后,學生看到一些現象就會很容易地與化學知識進行聯想。比如,走在馬路上,看到霓虹燈,學生可能就會猜想霓虹燈發出的五顏六色是因為燈泡顏色的原因嗎?經過仔細觀察發現,是在霓虹燈里注入了一種氣體,這種氣體能夠發出不同顏色,學生通過翻閱資料和詢問老師就會知道這種氣體是稀有氣體,那么,為什么在霓虹燈里面注入稀有氣體呢?其他的氣體就不可以嗎?進行這樣一系列問題的預設,就是學生進行觀察探究的過程。當學生開始形成這樣無意識觀察的時候,就是學生觀察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這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方法,有進行主次現象的觀察、對生活現象的觀察等,其實方法還有很多不只有這幾種,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探索以及研究,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觀察和培養,就可以培養出高素質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海珍,周四紅,蘇華偉.初中化學觀察能力的結構構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2(04):3-5.
[2]宋淑賢.初中化學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4(03):10-11
[3]朱麗芳.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教文匯,2012(03):11-12.
作者簡介:向偉,男,本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第四十七中學,研究方向:化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