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示范是美術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有目的性的教師示范,既豐富了課堂,也使學生掌握了美術技法,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為達到新課程美術標準畫上了精彩的一筆。
關鍵詞:美術教學;有效示范;意義;發散思維;創意作品
一、有效示范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有效示范,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教師作為學生的一面鏡子,言行舉止所散發的藝術魅力、藝術激情,都會深深地吸引學生模仿、學習和超越。教學《線條的魅力》時,學生在看到老師行云流水般的線條時發出了贊嘆聲,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因此,教師課堂中要適時向學生展現其淵博的知識和扎實的繪畫功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從而贏得學生的喜愛與尊敬。
2.有效的示范能引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表現沖動
示范可以給學生創設一種心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美術《表情豐富的臉》讓學生初步觀察人的表情,了解喜、怒、哀、樂不同的表情特征。設計里加入示范環節,即對自己寫實自畫像進行夸張,改變成漫畫人物形象。學生有了直觀感受,看到老師思考表現的過程。在老師范畫的基礎上膽子變大了,能最大限度地夸張人物五官,畫出來人物漫畫讓人忍俊不禁。
3.有效示范,能促使師生關系和諧發展
藝術史上大師們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作品。對學生來說那是陌生的,示范中老師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是與現實直接對應,給課堂帶來無窮樂趣,這種師生互動才更有意義。究竟怎么做才能有效地起到作用呢?適時恰當好的示范,可以直接給學生以感性認識。教師應給學生以高質量的示范。只有示范路子正,學生的入門才能正,從而感受到美術特有的魅力。
二、有效示范應遵循的要求
1.示范要積極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原則
教師示范不能只顧自己畫,要在示范的過程中加以引導。《表情豐富的臉》一課,教師在對自畫像進行改變時可以向學生征求意見:“同學們,你們覺得老師的臉哪個部分適合夸張一下啊?”決定權一下子就交給了學生。這時課堂氣氛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肯定非常樂意給老師提建議,很新穎的想法應運而生,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2.示范要有目的性
針對小學生,示范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一節課能掌握一到兩個要點就足夠。比如,《相同圖樣排排隊》一課,針對二年級的學生,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二方連續”的定義,學生肯定覺得有難度,本課教師采用小魚和小貓為單獨紋樣,學生接受起來容易得多,教師示范再參與進學生排列,深入淺出,學生既感興趣,又學到了知識。教師示范的目的效果也就達到了。同時在示范過程中教師語言也需簡練概括。簡潔準確的語言再配上示范畫面,讓學生覺得原來如此簡單,自己準能畫好。
總之,教師的有效示范,具有“授生以漁”的功效,學生觀摩示范的過程,也就是觀察、分析、設計的過程。所以,在教師做好示范,學生積極參與的雙邊活動中,才能讓學生掌握知識,把握好美術本體的東西,實現美術課程的價值,讓有效的示范為美術教學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M].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05.
作者簡介:王穎,女,1984年2月出生,學歷:本科,就職學校: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孝陵衛初級中學小學部,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