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的教育基本在課堂,那么如何在課堂上把“生活教育”的方法化為具體行動呢?把素質教育深入引向課堂呢?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不是一味地在講臺上講,而是從教者轉向“導演”進行活動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上只有做好“還權”和“放手”,才能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進而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能力,從而達到生活教育培養人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素質教育;活動教學;學習主體;生活教育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人求真,學做真人”,是生活教育培養人的根本目標。生活教育培養的合理人生就是全面發展、不斷創造、不斷前進的人生。
高中階段的教育基本在課堂,那么如何在課堂上把“生活教育”的方法化為我們的具體行動呢?教師可從教者轉向“導演”,進行活動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幾年的教育實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現就活動教學在生物課堂中的實踐談談作者的做法和體會。
一、教師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中應用的活動教學單
正如一部電視劇,要精彩好看,首要因素是有一個好劇本。同樣活動教學要達到高的效率和可操作性,教師就必須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中應用的活動單。備課是教師對文本分析的展現,是教師智慧的濃縮。備課的優劣與否,直接影響著這一堂課的效果,甚至整個教學質量。
而關于活動教學的課堂內容和過程的設計和普通教案的設計不大一樣。它包括:
1.備考綱
備課時根據考試說明,研究這個章節考綱上的內容、要求等級、重點難點。從而去備學情、教學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設計。探討今年或前年與本章節對應的高考考題,做到心中有數。
2.備教材
認真梳理和總結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并逐一細化,內容要盡可能全面,要緊扣教材并根據我校學生實際有所拓展。這節課的教學流程,抓住重點、難點如何突破,精心設計的教學細節,特別是新知識點的導入方法、教學重難點如何深化和復習、小結等,要體現出可操作性,最好有創新性。
3.備教法
與教案的備課相比,教學方法的備課較難一點。對于活動單教法的設計,主要備活動如何設置,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如何分配,章節內容學生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展示交流,比如以上黑板板書的形式,用小黑板進行小組間的展示,還是用投影儀展示交流,這些教法都要預先備好。活動之間教師如何去引導,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挑戰等等。
4.備學生
每個學校每個班級的情況不同,根據不同的學校不同班級學生的情況,進行知識和課堂活動的備課。比如,對于臨界生,我們備課時主要先分析臨界生的知識盲點,以便進行活動教學單中知識的滲透。
二、實行小組活動學習,即組內或組間交流,互教互學
依據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原理與方法,還注意開展多種教學形式,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才能,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小組活動學習,對教師來說,“既當老師,也當學生”,對學生來說,“既當學生,也當老師”。這就是后來陶行知提出的“即知即傳,自覺覺人”的教育理論。關于小組活動學習,作者是這樣做的:
1.建立學習活動小組
根據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進行分組。一個小組成員一般由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組成,這就需要教師用心去觀察和深入了解,如做班級調查、民意測評等。一個小組里學生有成績好的和基礎不太好的,有性格外向的也有性格內向的,即一般本著“異質同組”的方式分配。小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小組長,組長是小組的核心,是教師的幫手。一般選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的選任對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至關重要,小組如何討論、方式如何,時間的把握都由組長調控。所以,教師首先要對組長進行相關的培訓。這樣才能讓小組討論高效而有序地進行。對每個小組進行明確編號或者由小組本身取個有積極意義的組名,以便后來對小組進行評價。
2.保證小組討論合作的有序開展
任務明確后,圍繞任務,讓學生各自陳述自己對任務的看法,共同商討對策。在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獲取了有關信息后,要注意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讓每個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及聆聽別人的意見,通過充分的討論獲得對問題的共識。
3.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激勵
評價是小組合作討論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評價大體分為即時評價和一段時間后的評價。即時評價有評價小組討論的積極性、回答問題時的聲音和形體語言等,如聲音洪亮一點,把頭抬起來更好等等。最主要的評價是以小組為單位創建一個評價評比欄目,欄目里有小組正確分、小組表現分。一節課下來,評出得分最高和表現最好的小組。一段時間后對得分最多的小組進行獎勵。實踐證明,一個人受到充分的激勵后,能力能夠發揮到80%~90%。所以,評價激勵機制在小組合作討論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教師進行點撥和講解
活動教學中如果僅僅是學生在那兒小組合作討論,那么可能會“散”而“亂”。教師必須對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結果中不太完善的地方進行點撥,對于組內和組間不會的內容還需教師進行仔細講解。
作者認為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是思維火花的碰撞,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能夠把課堂還給學生,發展學生。通過幾年的實踐發現,活動教學的班級比其他班級課堂氣氛活躍,成績顯著。
陶行知說:“我們要能夠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生活教育就是“向著創造生活前進”的教育,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創造。“師生共生活、共甘苦,為最好的教育。”(陶行知《我們的信條》)教師為人師者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積極的社會適應和創造能力。今后,我們還將繼續進行活動教學模式,合作學習,共同探討,教師從教者轉向“導演”,把課堂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參考文獻:
潘夢夢.優化語文課堂“學習場”[D].華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陳愛君,女,1981年11月出生,本科,研究方向:生物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