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集體是教育與教學的平臺和載體,直接關聯著師生情感的建立和發展、教與學的質量和效能,是制約教育教學的關鍵,主導著科任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和學生情感的交流、教學的開展、班集體建設的成就,所以每一個班主任都不敢忽視。尤其是在教育教學理念發展的新時期,班集體建設的創新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班集體;建設創新;實踐;思考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歷來非常重視班集體建設的創新實踐與思考。我深知:班主任既是班集體建設創新的主導者,也是引導者,更是實際踐行者、思考者。為此,近年來的我,總是不遺余力地思考著班集體建設創新,嘗試著班集體建設創新,結合農村小學的特點,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坎坷而艱辛的探索之路。
一、運用母性關愛學生,激發學生參與班集體建設
班主任承擔著日常教研和班集體建設創新的實踐和思考的雙重任務。我不但以一個老師的姿態實施教學活動與班級建設管理,也總是以一顆母親的心對待我的學生,讓孩子們徜徉在親情的溫暖中,進而進一步融洽我與學生的關系。長期以來,我歷久彌新地運用一個母親的仁愛和包容,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發他們主動學習,自覺自愿地參與班集體的建設和管理,享受學習的快樂和班級榮譽,激發學生為班級不斷爭取先進的責任感和集體感。
二、培養學生集體意識,自主管理班級事務
在班級的日常管理活動中,學生理所當然應該是班級建設和管理的主人。為了切實調動學生參與班集體建設和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在班級管理中,我始終堅持群策群力、全員參加的原則,不管是什么活動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為他們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自主管理班級事務。
三、創新班級管理模式,點燃學生心靈火花
為了建設一個積極的、健康的班集體,發揮班集體的凝聚力,我在具體的工作中進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嘗試。(1)創新班委會的產生方式。通過民主推薦方式產生的新的班委會,使其成為我的得力好幫手,也成為學生充分信賴的“小領導”,更是班集體建設與管理的骨干和中堅。(2)運用“小紙條”與“周記”,與學生交流。為了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我創造性地引用“小紙條”,讓學生把自己對學習、對老師、對班集體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想法或要求,寫在特定的小紙條上,隨作業一同交給我。同時,我還發揮周記的功能,要求學生在鍛煉自己寫作能力的同時,與老師提看法,說思想。(3)運用“校訊通”,強化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和溝通。我積極利用現代通訊手段,密切與學生家長的互動,把教學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延伸到校外家庭,使我能夠及時把握學生自己和家庭的動態,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服務于班集體建設的創新和管理。
四、關注身心發育健康,讓成長的枝頭如花綻放
當天真無邪的孩子逐漸長大,心理的成熟趕不上身體的快速發育,他們無法克制內心產生的莫名沖動。進入五年級后,我發現一個現象:班級里男生們都喜歡捉弄漂亮而又優秀的女生,并且原本潑辣好動的女孩變得不愛說話了,整個班級氛圍處在一種惶恐躁動的狀態。我知道孩子們長大了,可農村孩子生理、心理健康還沒有引起家庭、學校的足夠重視,他們的生長發育就靠自悟。觀察一段時間后,我將一堂語文課轉化成一堂生理衛生課,用我有限的知識幫他們平安度過懵懂期的不安。
班集體建設沒有一個刻板的模子,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常創常新。只有在班集體建設進程中融實踐與思考為一體,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形成健康向上、和睦友好、遵紀守法、文明有禮的良好班風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
參考文獻:
章玉安.關于建設優秀班集體的實踐與思考.中國教育學刊,1997(02).
作者簡介:余金蘭,女,1969年10月出生,大專,就職學校:安徽省當涂縣新橋中心學校,研究方向:班集體建設創新的實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