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歷史在高中學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依據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實行歷史有效性教學的必要性進行探討,同時還探討分析了如何將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和歷史學科的特點結合起來,進而提升高中歷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歷史有效性教學;必要性;改進措施
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使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歷史有效性教學是當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所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本文主要結合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對這一任務的解決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和看法。
一、歷史有效性教學的必要性
歷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它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以及愛國情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然而,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比如,教學方法陳舊,內容乏味。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為了迎合高考,只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這就使得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另外,在內容上,教師不能將歷史事件故事化、趣味化、細節化,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這樣一來,高中歷史教學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要加強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探討,是提升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需要,是優化高中歷史課堂的需要。實行有效性的歷史教學,有助于推進素質教育不斷向前發展,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其意義非常重大。因此,必須要提高歷史有效性教學,不斷提升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的質量。
二、歷史有效性教學的改進措施
鑒于當前我國高中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索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下面主要對提高歷史有效性教學的措施方法進行探討。
1.通過問題創設來增強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要依據歷史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歷史課本上的內容化作一個個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將這些問題逐步解決,既可以達到掌握知識的目標,又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中,我們可以提出以下問題:(1)新航路的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各是什么?兩者的不同點在哪里?(2)為什么西班牙的航海家和葡萄牙的航海家能夠開拓出新航路以及如何開辟新航路的?(3)從新航路開辟中,我們可以向哥倫比亞等航海家學習到什么?(4)新航路的開辟對于世界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一些人說它開辟了世界市場,加強了世界經濟之間的聯系;也有人認為,它加強了各個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還有一些人將之理解成是資本主義早期,為了積累資本而開辟的對外擴張道路。設計這些問題,將學生的自學和討論充分地結合起來,從而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他們對問題的思考能力。另外,要注意的是,設計的問題不能太過于難,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鼓勵與贊賞。
2.通過創設情境來提升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是過去性;同時歷史又是具體的,有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有人物的語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動,有遺址、遺存等,可見歷史是生動、形象、具體的,其情景性強,但由于教材的簡約性,使本來引人入勝的史實大為失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積極創設歷史情境,是提升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學生通過對模擬場景的體驗,大大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進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進行《辛亥革命》講課中,我們可以先播放《走向共和》的一個小片段,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地體會到中山先生為追求政治理想所付出的艱辛,同時也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一下中國革命道路是多么的艱難。
我們還可以選取一些典型的材料作為情境,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明史專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曾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律站著,……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從坐而站而跪,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學只有注重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才能真正地激發起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薛梅芳.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有效性教學的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02).
[2]林亞萍.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之我見[J].考試周刊,2009(36).
[3]盧寶鈺.高中歷史有效性教學策略探討[J].中學課程資源,2013(03).
作者簡介:李桂夫,男,1969年8月出生,就職學校:江蘇省徐州市九里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歷史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