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校實施“531”成長課堂已經三年了,“5”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五環節,即“自習、自疑、自探、自測、自結”。對于自習,學生通過學導文的自習要求自學教材,可以在課外完成自習,課堂上老師通過學生對自習內容的展示,來檢查學生自習情況,所以自習能夠落實且效果很好。但是對于思想品德以及歷史、地理和生物幾門學科,自習只能在課堂上完成所有環節。
關鍵詞:思想品德;自習效率;設計學導文;交流學習
思想品德以及歷史、地理和生物這些學科的自習也在課外完成的話,無疑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不過,課堂上進行自習也有好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具有可操控性,自習過程完全在老師的監督下完成,避免放羊式管理;但是,怎樣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自習環節,扎實基礎而又不至于影響整個教學進度呢?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踐中,為了培養學生自習的能力,提高自習效率,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落實。
一、精心設計學導文
設計思想品德課學導文自習提綱的時候,必須將“教學目標問題化和問題知識化”。有了這些問題,學生對每一課時的學習目標和自習的任務就比較明確了,有助于提高自習效率。
二、提出具體要求并進行方法指導
葉圣陶說:“培育能力的事必須持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教給學生自習方法,提高自習效率,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從初一開始,我們就教給學生自主自習的方法,這樣避免自習的盲目性。
1.學生獨學
獨學可以用四個字概括:讀、勾、思、寫。這四字從自習要求中反映出來,即老師用多媒體投影出自習要求,學生根據要求一步一步完成。自習通常有如下要求:(1)通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內容;(2)完成學導文自習任務,在教材上圈點勾畫;(3)理解本框題內容,將預習中未能解決的問題寫在自疑部分。學生在做筆記時要求用好兩支筆,鉛筆(學生自習時先用鉛筆在教材上勾劃知識要點)和簽字筆(在小組交流取得一致意見后再用簽字筆正式勾劃),保持了筆記的完整性和整潔性。在學生自習過程中,老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在班上巡回指導,查看自習情況,督促他們完成筆記。
2.對學或群學
小組里或兩人一組,或由一個中心發言人組織全組成員交流獨學情況,如能否回答自習提綱中的問題,產生了哪些新的疑問等。在小組里,大家能夠解決的就討論解決,不能的就做好標記,準備向老師和全班同學提出,以得到解決。
3.全班展示交流
我們將學生分成了六人小組,小組六人的成績好、中、差各個層次都有。全班交流展示時,大家都有展示機會。一般情況下,低難度的問題由基礎較差的學生展示回答,重點或難點問題由中等成績的學生展示回答,高難度問題由成績優秀的學生展示。展示的方式有口頭展示和書面展示。老師根據學生展示,對學生自習效果或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抽學生點評,或自己講解總結。
另外,對于做得好的小組或個人,及時給予鼓勵;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要及時糾正;對學生提出的疑問,要認真聆聽,歸類提煉,耐心講解。總之,教師要對學生自習情況進行簡單小結,不斷改進自習方法。
參考文獻:
路國新.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導入[J].當代教育科學,2006(13).
作者簡介:謝懷美,女,1970年5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重慶市涪陵區第十四中學校,研究方向:課堂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