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無論怎樣的課改,歸根結底都是由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引發學生學習行為的轉變的。為了適應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入化、效率化、基礎化、素質化和高效化的發展,就必須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普及化推廣。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還要發揮教師的知識引導性作用。在課堂中,教師根據系統的教學知識需求設定高效教學內容和引導目標,然后和學生之間要進行良好的積極互動,從側面引導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系統構建。如此的小學語文課堂高校教學模式建設,既需要教師教學理論素質的構建,還要從小學生微觀的知識差異需求來考慮。那么,我們要怎樣做呢?
一、積極適應新課標目標需求
鄧小平曾經說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因此,我們推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能力,構建他們最基礎的語文知識體系,并培養他們一定的基礎能力和素質能力。小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主體部分,也是推行高效教學目的的中心。相應的,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論素質就需要得到加強。
教師必須進行教學活動角色的轉變。這是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前提設置。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書本內容的知識,系統調整具體的教學程序和策略,并有系統性的素質教學能力的基礎底蘊。這方面的工作既要有教師的個人學習能力提高,也要有學校或者其他教育系統的理論知識培養。當然,小學語文教師只有教學理論方法過硬,才能組織強大的課堂教學內容。
二、加強對高效課堂系統的掌握與構建
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其決定性因素是教師的教學知識系統的掌握情況。不要簡單地以為,小學語文教學就是簡單的機械記憶。在語文知識的系統性設置中,小學語文是打開文學、修養、藝術等各方面的一把鑰匙。只有小學生語文知識系統的穩固,才能建立完善的小學知識系統。而小學生知識系統的構建,其最大的作用力則來源于教師的知識系統性掌握和構建情況。我們可以進行有關教學內容的外延性能力和素質的培訓,以達到擴大知識系統和教學層面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優化教學方案,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推進合作性教學大發展。
三、進行積極的情感投入,形成互動
現代社會是一個民主的社會,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沒有“領主式”的統治者。教師是小學生知識大道的領路者,是和諧師生關系創建的中心人物。教師與小學生的良好互動是建立在民主、和諧、活力和開放的基礎之上的,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課堂綜合素質,就必須要有這個主體的積極參與配合。比如說,在課堂中為了動員小學生的積極興趣,教師可以設置有趣的故事意境或者猜謎語等活動。通過對小學生的興趣講解,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把知識牢固地刻在了他們的腦海中。這也是“灌輸性教育”永遠達不到的。
四、注意知識點的聯系,做好拓展與升華
小學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兩大優勢特點,教師進行高效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一方面是培養小學生的基本素質能力,另一方面則是促進小學生的感悟升華。如何來實現呢?
小學語文教學知識系統的延伸是主動性學習、興趣性學習與教師的引導性學習結合起來,并實現一定層次上的延伸。我們推行的高效課堂教學是有興趣的目標引導,是知識關聯點之間的系統性結合。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相應知識的拓展與升華。
課堂教學要把教師作為引導者、組織者,把學生的主體作用盡可能地發揮出來,讓學生有所為,讓教師“有所不為”,就有可能創設高效課堂教學。教師要學會營造課堂氣氛,注意課堂提問的方式與有效性,使課堂教學變為雙向的、開放的、全方位的立體的信息交換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去開展學習,提高課堂效率,去落實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1]吳世紅.新課改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學生之友,2010(06).
[2]張劉祥,金其生.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策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張正華,男,1972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甘肅蘭州市西固區實驗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