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自古以來就是彝漢雜居地,縱觀其文化歷史發展,著名的南絲路古道曾途經此地,清溪峽古道上深深的馬蹄印,海棠、坪壩、窯廠古鎮上一條條古老的街巷,一座座傳統老舊的木板樓,這些文化載體都見證了甘洛的過往和今天,似乎在默默向你述說著曾經發生的故事。
零關古道清溪峽段位于甘洛縣坪壩鄉境內,是南絲路上一個非常有名且保存最好的古道路段。公元前4世紀戰國時期,始稱牦牛道,被譽為“西南民族走廊”、“南方絲綢之路”。清溪古道是從成都—邛崍—蘆山—天全—滎經—漢源—甘洛—越西—喜德—冕寧—西昌至云南的路線。秦昭王十二年(公元前285年)蜀郡太守張若兵伐笮都,首次開啟了官方開發古道的閘門;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為出使西南夷,司馬相如受命開鑿清溪道“通零關,橋孫水,以通邛笮”。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復事西南夷,境內零關鎮(后稱清溪道)全線貫通?!碧曝懺荒辏ü?99年)川西節度使韋皋在峽內設清溪關。
清溪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交通要道,呈南北走向,全長5公里,寬3.5米,谷的兩側由6座3000多米的山峰排列組成,峰巒陡立、驏巖怪石。路面用大石塊平鋪鑲嵌而成,修有排水溝,一路的石頭印滿了深深的馬蹄印,有的蹄印深達30多厘米,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馬幫、商賈往來于此。峽內最寬闊的地方還留有古代護路兵勇駐地、廟宇、連結東、西古道的橋基遺址。1863年,太平軍石達開悍將賴裕新率余部路過清溪峽;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左權、劉亞樓、張愛萍、劉忠率佯攻部隊也曾往返于清溪峽。
峽內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植被為常綠闊葉林針葉林混交地帶,樹種以華山松、樺木等為主,境內生長著具有很大藥用價值的天麻、黨參、貝母等名貴藥材和野牛、巖羊、獐子、雉雞等珍稀動物,礦產資源富集。這里四季風景秀麗宜人,有飛觀音、關公試刀石、雙獅眼、清溪關等著名景觀,五月在古道兩旁的溝壑草澗邊還能有幸一睹盛開的珍貴植物“鳶尾花”,清溪峽古道是融自然、人文、歷史景觀為一體的不可多得的歷史遺存,具有非常最要的文化資源意義,2013年清溪峽古道被成功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清溪峽內入口處的碑石上,深深的印刻著這條古道的由來與傳說,在上下千年,縱橫千里的時空跨越中,先民們是怎樣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創造了甘洛瑰麗、燦爛的漢、藏、彝文化,這是我們講述著的一個永恒難忘的神話,是一個屬于華夏文明的文化故事。今天當人們駐足清溪峽古道的歷史時空,聆聽那“很久很久以前的傳說與故事”時,這早已成為甘洛人守望精神家園的理想與動力。
清溪古道是最美的自然、歷史、文化遺跡,但是在明萬歷四年(1642年)四川總兵劉鋌曾率兵沿著古道大肆殺戮彝、藏同胞,這里也是血腥屠殺的歷史見證。今天峽內古代護路兵勇住房遺址還殘留有門墩,有堂有屋的痕跡,廢墟中有被熏染成了黑、白相間的磚石,黑色記錄了這處歷史遺跡曾有過的傷痛——,而白色代表了漢、彝、藏同胞不惜一切代價恢復清溪關隘的堅定。在日漸荒蕪古道上,在連綿不斷的峻嶺間,在深不見底的山澗里,“壯美”與“悲愴”在這里并存,世上還有那處風景能如此深切的感人肺腑地訴說著一個偉大民族的歷史發展,也沒有一處歷史遺跡能如此生動淋漓盡致的展現它厚重的悲壯之美!
在坪壩鄉、海棠鎮里,小小的街巷里還保留有一座座古老的木板樓,這可是清溪古道上來往馬幫、商賈的住宿、休息之地,這里的傳統建筑不僅式樣豐富,有店鋪、旅店、四合院、廟宇,而且仍然保持了歷史原貌,它們歷經百年的風雨侵蝕,有的木板樓幾乎快要傾倒,透過精巧雕刻的木質門廊、椽子、窗戶,仍能看到昔日的繁華與榮耀,能體味出老鎮上豐富的市井文化。每一個院落都有很多故事,傳說清朝康熙帝曾在海棠鎮里選秀,也不知是誰家美麗的姑娘被選入了皇宮,石達開余部途經這里有的在這里安家落戶,在這些街巷里弄疊印著多少代人的無數腳印,飽含了多少代人的音容笑貌。許多村民世代居住于此,對這里的歷史與現狀了如指掌,他們是這座古鎮的保有與訴說者,也是這里文脈的主要體驗與傳承者。難忘在蔭蔭古藤樹下乘涼老人的絮語,院落里飛鴿的哨聲及融入老木板樓的那些回憶,觸摸老城門上的一磚一石,都會勾起無數的遐想,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老城墻作為防御工事已逐漸淡化和消亡,引起人們無數的回顧。古鎮因生活的延續而動人,歷史因居民的存在而精彩,古鎮的價值就在于它是一部漢、彝、藏民俗文化典藏,這里有著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傳說與故事。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因“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來改變古鎮“落后的面貌”,對歷史文物進行開發性的破壞,拓寬道路,修建房屋,在水泥和鋼筋里,大片古巷、古城墻和木板樓被拆除,人們在為發展興奮不已的同時,另一些人卻承受著民族文化被摧殘的痛楚。時至今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古鎮的繁榮與發展,必須尊重歷史和文化內涵,必須保持古道、古鎮的個性與氣質。如今,清溪峽古道的旅游開發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甘洛的旅游規劃已全部完成,我們堅信,古道上的動人的風景會再度走進人們的視野,它會向人們訴說歷史的滄桑,延續著古鎮的傳說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