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與頁巖氣革命
頁巖氣革命的關鍵是商業模式和企業家精神
Julio FRIEDMANN美國助理能源部長
美國的頁巖氣革命,為以LNG方式出口天然氣、中美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成功,歸功于豐富的地巖數據積累和技術突破,但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和企業家精神。美國從事頁巖氣開采的公司多達3000家,這些企業并不是埃克森美孚、雪佛龍這樣的巨無霸,而是滿懷創新精神的中小企業。這是美國頁巖氣革命的關鍵。
美國應盡快放寬對天然氣出口的限制
薛峰 華信天然氣有限公司總經理
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意味著其能源需求增長也是全球最快。亞洲嚴重依賴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未來,亞洲需要進行一場能源革命,才能確保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美國地方政府和商界能夠推動聯邦政府,放寬油氣尤其是天然氣的出口限制,為打開亞洲天然氣市場占據先機。如錯失良機,亞洲可能會轉向其他地區尋求資源。
再生/清潔能源:可持續的未來
建議在中國西北建設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基地
張國寶 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席
關于北京的空氣質量,雖然霧霾形成的原因存在爭議,但人類活動、能源的使用是導致霧霾形成的不爭事實。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要進行調整,比如北京已經將4個燃煤電廠改成燃燒天然氣;不一定要在市內發電;要多使用清潔能源。建議在中國西北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基地。中國西北,如甘肅、新疆,有大片荒漠,如果用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可達3000萬千瓦。如果這一計劃能夠實現,將是清潔能源方面舉世矚目的新進展。
智能城市與可持續的城市生活
健全和清潔的智能城市,應以自然的回歸為基本目標
喬全生AECOM建筑與人居環境亞太區總裁
中國的城市發展,政府會有硬指標和軟指標兩種,其中軟指標就指的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這些指標包括了經濟發展、環境質量、社會多樣性、對應自然災害的恢復力和幸福指數等等。但是想要發展健全和清潔的智能城市,最基本的原則應該是回到最初的目標,那就是這座城市是否適于步行和騎車,是否擁有足夠多的公園和休憩用地,并以人們的幸福指數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作為最終目標。
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需要建立社會共同參與機制
王路 海南省副省長
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追求也發生了變化,從簡單的要求溫飽發展到了對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追求。所以空氣、水等生態環境變得更為重要。
在這樣的情況下,首先需要一個機構并建立由政府、社會與各種組織共同參與的機制,然后建立相應的政策和實施方案來關注水資源的利用、空氣凈化、森林的保護,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與此同時,政府部門的管理和規劃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以海南省為例,海南省就有環保法規對珊瑚礁、海草、濕地等進行了保護,同時也有像高于60%森林覆蓋率這樣的規劃指標。
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與能源互聯網
智能電網可靠性與安全性仍屬未知
鐘俊 南方電網總經理
如今的中國用電總量中,工業生產用電高達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此數值大約是同樣工業發達的美國的三倍。因此工業生產的節能效率提高是現在的重中之重。中國的相關電網企業已經向一些大型工廠指派了節能專家進行經營診斷,以糾正現存的問題,并達到降耗的效果。
對于智能電網,新科技對于長途輸送并沒有實質性幫助,只是在城市內采用時才會提升效益。并且,如今世界上其實并沒有一個成型的智能電網體系以供參考,其安全性與可靠性還未可知,因此不適合大面積采用。
小城市成中國消費信心主動力
波士頓咨詢公司
《中國消費者信心調查報告》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最新發布了中國消費者信心調查報告。根據BCG中國消費者洞察智庫(CCCI)對中國12個城市1000多名消費者開展的調查發現,31%的消費者計劃在未來的12個月內增加可自由支配的個人開支,消費者的整體信心與安全感均有上升。
去年,中國GDP增速有所放緩,消費者信心隨之驟降。但今年以來,隨著整體經濟顯示出穩定跡象,雖然零售銷售增長總額在1月和2月跌至五年來最低水平,但5月已回升至12.5%,創2013年12月以來的新高。
中國消費者信心的復蘇態勢有明顯的地區性差異。和去年相比,小城市中產階級及富裕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增長了8個百分點,從26%增長至34%。相比之下,大城市中產階級及富裕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則有所下滑,比去年降低了3個百分點,在過去三年內降低了7%。
和大城市相比,小城市中有更多的中產階級及富裕消費者是企業家、公務員和中小企業員工,他們對政策的變化更加敏感。政府在反腐活動中削減了官員和商務人士的津貼及可支配開支,對小城市中產階級及富裕消費者產生了最顯著沖擊。
但鑒于小城市生活方式更加悠閑自在,和去年相比,小城市的消費信心反彈尤為強勁。小城市中產階級及富裕消費者對未來更加樂觀,66%的小城市中產階級及富裕消費者贊同“我每年都想購買更多東西”這一觀點,同比增長了6個百分點。而大城市同類只有57%人群持有此看法,同比減少2個百分點。
2025年互聯網將最高貢獻中國22%GDP增量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中國的數字化轉型:互聯網對生產力與增長的影響》
7月24日,根據麥肯錫旗下研究機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今天在上海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中國網民數量目前已經達到6.32億,2013年中國電商零售額已接近3000億美元,其規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
這份題為《中國的數字化轉型:互聯網對生產力與增長的影響》的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經濟。雖然2010年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只占GDP的3.3%,落后于大多數發達國家,但到了2013年,該指數已經升至4.4%,達到全球領先國家的水平,高于美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
隨著中國邁向數字化新時代,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計,2013年至2025年,互聯網將占到中國經濟年增長率的0.3%-1.0%。這意味著,在這十幾年中,互聯網將有可能在中國GDP增長總量中貢獻7%到22%。也就是說,到2025年,近4萬億元到14萬億元的年度GDP能否實現,將取決于互聯網應用的速度和深度。
僅以醫療衛生行業為例,報告預測,互聯網每年將可以節約1100億到6100億元的醫療衛生支出。金融服務業同樣如此,報告預計,到2025年,互聯網對金融業GDP增長的貢獻度將達10%到25%。
2014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上升6位
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2014全球創新指數報告》
近日,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發布了《2014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榜單顯示,瑞士繼續穩坐榜首,這已經是該國第4次拿到第一的位置。中國上升6位,排在第29位(去年第35位)。中國香港降至第10位(去年第7位)。
從地區來看,歐洲排名靠前的國家數量依舊最多,其次是北美。全球創新指數由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于2007年創立,每年發布一次,到今年已發布7份報告。據了解,該報告通過對重點大學水平、風險投資、人力資源等84個指標進行分析,對全球142個經濟體的創新能力進行評估并得出最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