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制,很大程度上是中國30年來整體改革進程的重要線索,甚至是引人矚目的風向標。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邁入新階段的今天,經歷了10年實踐和研究的弘毅投資將繼續在國企改制領域深耕細作。在選擇企業和投資項目時,我們仍篤信兩個重要標準:第一,增值服務、價值創造,用機制、體制提升企業價值;第二,“投資是投人”,選擇德才兼備的企業家,“把老虎從籠子里放出來,再給老虎插上翅膀”。
國企改制:艱難與機遇并存
2003年,十六大報告提出“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后不久,弘毅投資宣告成立。在初始戰略中,我們提出“以國企改制為切入點,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發展路徑。彼時,國企改制還被股權投資機構視為“難啃的骨頭”,真正的改制十分艱難。初出茅廬的弘毅選擇啃這塊硬骨頭,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我們在制定戰略之前,派團隊在全國各地調研、考證機會。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機會很真實,是會持續的,是系統性的。第二,國企改制雖然難,卻是最值得做的。做好了,必定勞而有獲。因為國企有發展的需求,也有基礎、有資源,很多國企領導人有才能,也有公心,但受體制的束縛和閱歷的限制,不能釋放出自身的能量,需要借助外力的支持。
從價值創造的原理來講,國企改制雖然艱難,但充滿機會。而且,弘毅的優勢是背靠聯想,聯想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論是我們起步之初的重要財富,因此,弘毅基因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通過管理創造價值。國企改制能夠發揮我們的特長,也符合我們價值創造的核心理念。
以2003年主導蘇玻集團改制為起點,在過去10多年里,弘毅一共參與了27家原國有企業共32個項目的改制。令人欣慰的是,這些項目可以說無一失手——企業經營業績、產品技術水平、管理水平都大為提升,從上繳稅收、解決就業等指標看,也為社會做出了更大的貢獻,其中一些企業已經成長為全球范圍內的行業領先企業。
混合所有制心得
總體來說,弘毅在國企改制方面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被譽為“國企改制專家”。當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之后,我時常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弘毅在改制方面有很多經驗,那到底如何混合才是正確的比例?
我沒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通常不是這樣看待問題。弘毅過去10年的一貫做法是:去認真地看行業、看企業。看這個企業、這個企業家,有怎樣的歷史,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弘毅能用何種方式為企業打造市場化的治理體制和管理機制。
弘毅過去10年在混合所有制方面的實踐,有幾個重要心得:
首先,過去的諸多理論、實踐和弘毅親身參與的案例證明,股權的多元化特別是混合所有制的股權多元化,容易打造出一個高度市場化、有高度競爭力的治理結構。
其次,混合所有制的核心目標是治理、管理、激勵層面的市場化,這是企業在競爭中長治久安的基礎,是企業保持生生不息活力的優選路徑。“長治久安”是指中國企業應該具備很強的存續能力,歷經波折而不斷發展;“生生不息”是指能夠不斷創新、不斷成長、不斷引領。這是中國企業整體競爭力和中國經濟活力提升的重要表現。
第三,混合所有制絕非一混就靈,也不存在股權混合的黃金比例,必須“一企一策”,量身訂制。具體的股權比例、實現方式可以多樣化,結果是體制、機制的市場化,而“市場化”有一些重要的標志,如CEO的任命由董事會決定,企業領導人不再納入或參考國家行政干部的管理序列,等等。讓企業有明晰而正確的追求,能夠不受束縛地打拼,有獨立自主的決策機制,有吸引和綁定人才的激勵體系。
第四,管理層特別是核心管理層的有效持股,是改制成功的關鍵。中國實行市場化經濟的歷史還不長,法律體系、誠信體系都不盡完善。因此,市場化的體制、機制需要有效的方法,保證實施的效果。從我們過去的實踐來看,管理層持股特別是核心管理層持股,是保證市場化體制、機制得以落實的利器。反之,即便形式上建立了多元化混合的股東會、董事會,也有很能干的CEO、很好的團隊,但實際效果不好,沒有完全克服內部人控制等問題。
對于內部人控制這個頑疾,我的看法是,企業管理層需要對企業有很強的掌控能力,對企業發展有長遠的規劃,脫離短期利益的追求與格局。而這需要用公開、透明和制度化的方式,把管理層和企業的利益牢牢地綁在一起——如果利益不統一,沒有正常、陽光的機制讓管理層的利益得到平衡,掌控企業的目的往往就會變成中飽私囊。
對國企而言,這是個特別敏感的問題,但在現階段,改革尤其重要。管理層持股與企業發展不矛盾,國家出讓了一些股份,卻換來了企業的生機和活力。國家的競爭力源于企業,企業的競爭力源于管理層。讓管理層與企業捆綁在一起,與企業利益保持一致,通過持股方式,使他們能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光明正大地通過為企業謀利來獲取個人利益,讓他們產生主人翁感,這才是推動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
弘毅的投資方略
如果看看弘毅所投資的70多家企業,我很自豪地說,弘毅就是要找掌控力強的企業家,幫助他實現一個又一個夢想,而他個人的利益與企業高度綁定,個人成敗取決于企業未來的發展。
對于目前正逐步展開的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盡管與前10年相比,企業體量、運作情況、作價方式都不同——現在運作良好的企業多、大企業多、用上市公司作價的企業多,但對弘毅來說,選擇項目的標準還是十年如一日,“事為先,人為重”。
所謂事為先,是指我們重視選擇行業、選擇企業。我們一直講究“行業專注”,結合國家政策導向、經濟轉型方向,深入研究行業規律。未來幾年,我們對于與消費升級、城鎮化相關的行業都會特別關注,比如說消費行業、健康產業、現代服務業,都是中國經濟結構轉變之中有很大上升空間的行業,我們會在這些行業中認真地研究,選擇好的投資標的。
以城投控股為例,我們最看重的是環境產業——城市的固廢處理、再生能源、環境保護,等等。這都是國家政策特別支持、老百姓也特別關注的。如何做出既對環境有益、又可以持續盈利的模式,是我們未來重點關注的戰略方向。
看好行業、看好企業之后,最終投不投,取決于我們能不能找到志同道合、結伴同行的企業領導人。弘毅講究“投資是投人”,對企業領導人的判斷標準是“德才兼備”。“德”,我們更看重企業家的誠信,看他是否能時刻將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才”,學習能力很重要,但對于國企而言,我們很看重駕馭能力,如果一位國企一把手大公無私、關懷下屬、平易待人,這固然很好,但關鍵還要看他對企業的把控能力。一個領導人沒有駕馭能力,企業便會一盤散沙。如果我們發現了德才兼備的企業領導人,但由于體制的制約不能大展身手,那就是弘毅最希望投的項目。正如柳傳志在石藥集團改制簽約儀式上所說的,“找到真老虎,把老虎從籠子里放出來,再給老虎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