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中華民族與猶太民族有著逾千年的友好交往史。今年是中國和以色列建交22年,四月,以色列總統佩雷斯(Simon Peres)以91歲高齡之身訪問中國,讓人感動不已。為配合此次活動,五洲傳播出版社以中、英兩個版本同時推出《我們和你們——中國和以色列友好故事集》。以色列是一個很特殊的國家,人口僅800萬左右,卻長期以來占據了新聞媒體的頭條;身處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卻經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繁榮,并在敵意環繞的氛圍中繼續著自己的生活。這是一個神秘的國度,而他們與中國的歷史和交往,更是曲折復雜,這本《我們和你們》別出蹊徑,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梳理、展示了中國和以色列逾千年的友好交往史,編排新穎、制作精良,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具,是廣大讀者了解這一領域的上佳讀物。
中華民族和猶太民族代表了世界上兩大古老文明,他們的接觸始于古代猶太人流散進入中國之時。在中華大地上,中國人和猶太人在上千年的交往中友好相處,在反法西斯斗爭中更是互伸援手,譜寫了中猶友誼的歷史篇章。1992年1月24日,中以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揭開了兩國和兩個民族關系史上嶄新的一頁。建交22年來,中以經濟、科技合作碩果累累,人文交流也發展迅速,呈現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這部《我們和你們——中以友好故事集》分為上、中、下三篇,每篇含四個故事,分別從友好歷史、建交經過、經貿合作等方面講述中以交往中的生動故事,其中既有戰爭歲月的生死支持,也有和平年代的傾情奉獻;既有兩國政府對發展兩國關系的大力傾注,也有開展各領域務實合作的豐碩成果,充分展現了時代變遷背景下中以、中猶的友好情誼。
二、流年碎影
說到中以兩國的關系,離不開反法西斯戰爭時中國上海等城市對猶太難民的收容和幫助。那段歷史,在筆者看來應該是中以兩國情誼積蓄的“第一桶金”。有一種很詩意的說法是彼時的上海是猶太難民的諾亞方舟,而書中《一個猶太家族的中國情緣》、《他讓昨日重現》等文章正是這諾亞方舟之中的百態人生圖。以色列前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Ehud Olmert)祖父長眠的墓地、猶太醫生羅生特(Rosenfeld)的戰地生涯、沈石蒂(Sam Sanzetti)鏡頭下的上海市井……歷史,就在每一個具體而微的個人情感、每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家族跌宕中得以彰顯。書中的“記憶”篇既是一個結構上的組成部分,更是引領讀者理解全書的一個基調所在。
三、政壇風云
“握手”部分的精彩在于它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親歷者說”。作者高秋福是新華社著名記者,曾擔任新華社副社長,參與過中以建交的籌備工作。中國和以色列建交的過程相當曲折,早在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當時,包括中國共產黨辦的報紙在內的中國輿論界普遍表示歡迎。5月27日,華北解放區的《冀中導報》指出:“定名為‘以色列’的新猶太國家,于14日宣告成立。兩千年來沒有祖國而到處流浪受著侮辱與屠殺的猶太人民他們要求建立猶太國家的愿望,開始實現。”1950年1月9日,即新中國誕生的第4個月,以色列外長摩西·薩爾特就致電中國周恩來總理兼外長,表示以政府已決定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合法政府,并愿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然而,兩國的正式建交,卻是在幾十年后的1992年。這兩個友好的國家為什么有近半個世紀沒有正式接觸呢?22 年前他們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這對許多人來說恐怕都是一個難解之謎。這其中的內幕和細節,高秋福先生在《從香港到北京》、《佩雷斯的中國情》等文章中為讀者一一道來。《破冰者》里的人物群像亦是那段歷史風云的生動寫照,阿倫斯(Moshe Arens)、麥宇仁(Reuven Merhav)、蘇賦特(Emmanuel Sufott)……作者對當時幾乎所有以色列政壇活躍人物的訪談,披露了諸多曖昧而又重大的史料。
四、攜手耕耘
比起“握手”篇里那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合作”篇里的人名則略顯生澀,這其實是和曲折隱秘的建交過程緊密相關的。事實上,中以關系正常化之前,農業、科技、人文方面的合作已然全面展開,甚至第一任駐華大使蘇賦特的對外身份是以色列科學和人文科學院北京聯絡處特別顧問,這也是外交策略中不言自明的公開秘密。仔細研讀后,讀者會發現,科學家的人名盡管陌生,合作的成果可是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功用巨大。阿龍·巴爾(Alon Bar)的櫻桃西紅柿廣泛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波哈雷斯(Samuel Pohoryles)對農業用水效率和滴灌技術的論述更是影響深遠。這些科學家,在不得已的政治氣候下通過各種隱秘的渠道施展著自己的才華,成為中以友好合作領域默默的耕耘者,甚至有一些專家最后在中國因病倒下,其情懷與努力,值得我們在今天去細細回顧,并表達永恒的敬意與感謝。
撥開歷史的面紗,重溫外交的往事,將一幕幕歷史風云具化在每一段人生、每一段友情之中,這是全書敘事的技巧,更是編輯良苦的用心所在。正如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高燕平所言,書中“這一幅幅‘民相親’的生動場面,構成了中以‘國之交’的鴻篇巨制”。本書是外交領域理論層面出版物的一個有益補充,也可作為中以雙方高層交往的助力。沿著這個思路,我們可以就更多的雙邊外交關系挖掘題材,講好故事,這項工作具有現實的功效,更有著普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