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3年,中國酒店業出現了很多變化,伴隨著中產階層人群的增加,中端酒店市場強勢崛起;在“國八條”推行后,高端餐飲大受沖擊;陸續又有不少酒店業主與國際品牌管理方解約,本土品牌漸漸成熟……從投資角度來分析,中國酒店業2014年的發展機會大致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高端酒店市場仍存在機會
近來,一些報道讓人覺得酒店業前景堪憂,諸如寧波2013年星級酒店出現全行業虧損乃至有高星級酒店歇業、四川省高端餐飲企業和星級酒店增速出現明顯大幅回落、廈門一些星級酒店開始推平價客房吸引消費者等等。在持續幾年的地產、酒店投資熱潮之后,酒店供給過剩而消費市場又趨于疲軟的情況下,出現上述現象不難理解。這也在警示酒店投資者,切不可盲目進入。
但是,也不必過于悲觀,酒店市場的投資仍存在機會。一方面,酒店業的成長比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在中國的城市迅猛“長大”的過程中,酒店,尤其是高端酒店,作為必不可少的城市配套設施,在用地、規劃建設等方面通常較易獲得政府的鼓勵和政策的支持。在城市綜合體、旅游綜合體等概念的商業地產聯動開發下,酒店資產的增值潛力也較大。從這一角度而言,酒店業仍是較為穩妥的一個投資領域。另一方面,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也總有睿智的勝利者。酒店的成功運營,與品牌塑造、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等密切相關。在消費需求日趨個性化發展,且高收入人群日益增長的背景下,以獨特定位、精準營銷取勝的高端酒店已開始涌現。安縵、W酒店、柏悅、華爾道夫等奢華品牌在中國的發展已經顯示了市場強勁的消費能力,2015年,又一奢侈酒店——寶格麗酒店將在上海蘇河灣沿河開發區開業,高端市場還是值得期待的。當然,如果不是業主自營,酒店品牌需要謹慎選擇。筆者認為,國際旅游者多的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國際品牌酒店仍有非常明顯的市場優勢;而在其余城市,則可以考慮更接地氣的本土品牌,了解國情、管理費較低使其性價比更高。
另外,2013年高端酒店的運營狀況不佳,與國八條的嚴格執行有關,尤其餐飲收入受挫嚴重,甚至出現了“高端餐飲從此將步入寒冬”的說法。實質上,過度倚重公務市場的高端酒店餐飲,如果轉換經營思路,降低經營成本,放低身價,轉攻休閑餐飲市場,亦會有很好的機會。
中端酒店市場值得重點關注

2013年是中端酒店快速成長的一年。雖然中檔市場在幾年前就已經有了華住全季、智選假日、維也納酒店、桔子酒店、星程酒店等品牌,但這一市場在近兩年才引起更多投資者的關注,一是由于經濟型酒店市場的日趨飽和,促使投資者尋求更多的市場機會;二是中產階層日趨擴大,使之不再滿足于經濟型酒店過簡的設施和服務,中端酒店能更好地契合這一需求。
當今中端酒店的投資運營有兩大選擇。一方面,可以考慮開發建設有限服務型特色酒店,著重于舒適、時尚、高科技含量的客房的打造,針對目標市場設計客房功能,諸如優化辦公空間,或者就餐區、起居區,以滿足商旅客人或度假休閑客人等的不同需求。而在飯店的公共設施建設方面,則可以弱化,例如美國有些中檔酒店,不設餐廳,而是與外部知名餐館合作,為客人提供客房送餐服務,既降低運營成本,又能滿足客人需求。另一方面,國內以三星級飯店為代表的傳統中檔酒店的存量巨大,雖然普遍設施陳舊,但也具有鮮明的優勢——地理位置優越。大量建造于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三星級飯店,占據了城市或旅游景區中的最優地段。如若能理順體制,進行現代化改革,其發展潛力巨大。
另外,國八條的推進,也為中端酒店帶來了廣大的公務客源市場,抓住這一發展契機,不僅能提升客房收入,還會帶來餐飲、會議等多元化收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