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e
蘋果
在2012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發布了Passbook,一款可以整合、存儲各類服務票據的應用。
雖然沒有NFC功能支持,Passbook也有其獨特之處,比如應用地理信息感應,就可顯示附近商家的會員卡和優惠券等信息,這可增強蘋果與本地小微商家的合作。但截止目前,Passbook獲得的應用支持并不算多,在同類金融產品中也尚不足道。
Passbook可被視為蘋果虛擬錢包的試水之作。2013年年中,在美國專利與商標管理局(USPTO)公布的專利申請中,蘋果的虛擬貨幣和虛擬錢包赫然在列。據該專利顯示,用戶將被允許通過iOS設備達成支付功能,并提供類似PayPal的網絡虛擬銀行服務。
另外據稱,蘋果將于今年9月發布首款虛擬錢包,應用NFC或藍牙等通訊手段,實現與谷歌錢包類似的功能。根據最近公開的專利申請顯示,這款移動錢包將容納各種實體店的會員卡或優惠卡片,同時可進行二維碼掃描,用戶只需在款臺碰觸設備,就能完成支付。Visa有望成為蘋果的首批合作伙伴。
事實上,在移動支付領域,蘋果公司已具備良好的基礎。首先,蘋果智能手機支持指紋掃描,并可識別支付者的身份,這與傳統的賬戶密碼輸入相比更加安全。其次,iTunes商店在全球擁有海量用戶,且已捆綁信用卡賬戶。蘋果只需開發支付軟件,將這些用戶遷移過去,即可提供手機支付業務。
谷歌
2011年5月,谷歌首次將谷歌錢包(Google Wallet)介紹給世人,并于同年9月在美國發布。這款虛擬應用可以存儲借記卡、信用卡和禮品卡等實體卡信息,同時憑借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技術,還能把智能手機轉變為無接觸式卡片,從而使線下支付轉為在線交易。
但在發布之初,谷歌并沒有將谷歌錢包拿來賺錢的意圖,而是將其設計成一個開放平臺,受邀的支付網絡、銀行和運營商等均可參與生態系統建設。
谷歌錢包的的最初合作伙伴包括花旗銀行(Citibank)、萬事達卡(MasterCard)和通訊運營商斯普林特(Sprint)。2012年8月,谷歌錢包宣布將支持所有的主要信用卡和銀行卡機構。但隨后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宣布,他們不愿參與該項目。
此外,在谷歌錢包剛發布不久,貝寶(PayPal)即提起訴訟,控告前者使用“不合適的商業機密”。這是因為谷歌錢包進入的領域,正是貝寶所擅長的移動支付。
2013年5月,谷歌宣布將谷歌錢包與Gmail綁定,用戶能夠通過郵件附件完成轉賬等功能。但截至目前,谷歌錢包仍不流行,原因在于金融產業的上下游并未被打通,生態系統未能很好建立。然而,谷歌的優勢也顯而易見。除市場份額外,當其他移動支付玩家們還在考慮如何進入該領域時,谷歌錢包已經在此深耕達三年之久。
PayPal
貝寶
成立于1998年的貝寶,是全球最早的虛擬錢包提供商,如今也大舉向移動端轉移。其優勢在于,既有類似谷歌錢包集合信用卡、借記卡和電子支票的功能,同時又兼具蘋果Passbook式的存儲會員卡功能。憑借多年積累,如今PayPay已在虛擬錢包領域成為推出服務最多的一方,比如很多類銀行業務—貸款、劃撥資金以及為需要借錢的用戶提供信用額度等。除此外,PayPay還支持多種虛擬貨幣,如比特幣支付等。這似乎意味著,這家科技和電子商務公司正在嘗試轉型,變得更像是金融服務玩家。
Amazon
亞馬遜
2014年7月,亞馬遜低調推出首款虛擬錢包Amazon Wallet。以其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地位,此舉堪稱姍姍來遲。該錢包應用的場景與蘋果Passbook類似,用戶可將禮品卡、會員卡等信息以條形碼、二維碼等形式存儲在系統中。這勢必將減輕消費者攜帶實體卡片的繁瑣,同時Amazon Wallet還提供網頁版,以此與亞馬遜網站的賬戶系統相關聯。但該應用的雞肋之處在于,用戶只能查看和管理網站上的信用卡賬戶或付款方式,并不支持移動支付。似乎亞馬遜只是急于將該款應用預裝到其手機Fire Phone上,暫無意進一步完善功能。
Visa
維薩
作為擁有超過50年信用卡服務的巨頭,Visa早在2011年就已推出虛擬錢包解決方案V.me。但與谷歌錢包等不同,V.me只針對網絡支付,換言之,暫無手機應用。但不久之后Visa就將聯合十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在智能手機上推出虛擬錢包客戶端。此外,Visa的遙控支付技術payWave也正受到熱捧。該應用將磁條植入卡片,利用NFC技術,實現在銷售終端的非接觸式支付。而且用戶還可將芯片從卡中取出來,裝在智能手機里,移動支付就立即成為可能。Visa在該領域的優勢在于,能順利處理銀行與客戶的關系,且有海量商家支持。
MasterCard
萬事達卡
眼睜睜看著互聯網企業搶走業務,信用卡公司絕不會袖手旁觀。繼PayPass電子錢包后,萬事達卡又于2013年2月推出MasterPass服務,繼續加碼移動支付。該應用整合了數字錢包與商家結賬功能,用戶可在手機中保存所有支付信息和優惠卡細節以及送貨地址,并使用NFC或二維碼,提升支付的便捷性。在過去幾年中,萬事達卡雖然也提供在線支付服務,但大多以其信用卡為中心,用戶需填寫卡號、到期日和安全碼等信息,而大多數消費者都不愿意在手機上辦理此種業務。
Square
Square的虛擬錢包最終被證明是一款失敗產品。它被自己的創造者拋棄,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點餐程序。然而在此前,該應用曾廣受追捧,僅美國就有超過7000家星巴克店門店接受Square錢包支付。但如今,在向移動支付市場投入5億美元資金后,該公司不得不考慮轉向。與信用卡企業相比,Square缺乏足夠的資本積累來涉足新生市場,而與輕資本的Paypal等相比,它又需要進軍實體商務,更不用說谷歌、蘋果等互聯網巨頭。作為純粹的移動支付公司,Square仍在艱難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