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回放
8月21日,備受矚目的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在上海正式揭牌。作為首家“國字號”民營大型投資公司,中民投于今年4月獲得國務院批復,注冊資本達到500億元。59家參股股東均為大型民營企業,涵蓋機械制造、信息科技、資產管理、新能源、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參股企業資產總額高達1萬億元。
基本信息
公司全稱: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牽頭單位:全國工商聯
掛牌時間:2014年8月21日
注冊地址:上海黃浦區中山南路100號23層
注冊資本:500億元人民幣
董事會架構
董事局主席:董文標(曾任民生銀行董事長)
董事局副主席:孫蔭環(億達集團董事長)、盧志強(泛海控股董事長)、史玉柱(巨人網絡董事會主席)、李銀珩(韓亞金融集團副社長)
監事會主席:何俊明(科創控股董事局主席)
管理層架構
總裁: 李懷珍(曾任民生銀行監事會副主席)
副總裁:王建平(民生電子商務董事長)、孔林山(民生金融租賃董事長)
總裁助理:張志超(曾任方興地產總裁助理)
股東結構
截止目前,中民投共有59家股東。其中以投資為主業的至少有30家,占據半壁江山;來自傳統產業的實業資本則分布在地產(陽光城、泛海控股、大連順和、江河置業等)、零售(蘇寧)、化工(東岳集團)、鋼鐵(新華聯合冶金)、煤炭(金伍岳能源)、水泥(紅獅控股)、紡織(紅豆)、機械制造(宗申動力)和信息科技(星網銳捷)等領域。
股權結構
中民投單一股東持股比例最高不超過2%,即10億元,最低不少于0.6%,即3億元。
管理模式
中民投將采用集團公司和若干家標準化子公司的兩級管理架構。子公司作為投資運作的基礎平臺,從產能過剩行業的整合并購入手,試圖通過五至七年發展,構建一個橫跨實業和金融的產融平臺。
經營范圍
股權投資、股權投資管理、商務咨詢、財務咨詢、實業投資、資產管理、投資咨詢
九大業務板塊
中民新能源、中民國際通航、中民礦產物流、中民嘉業、中民物業、中民國際、中民投資本、中民歐洲資本和中民鋼鐵聯盟。
中民投的創立過程是怎樣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召開后,全國工商聯完成換屆,新一輪經濟、政治改革大幕也隨之開啟,民營企業再度迎來發展機遇。全國工商聯部分企業家提議仿照當年的民生銀行,成立一家民營投資公司。
2013年8月,提議進入研究和討論層面。10月,籌備工作組成立。2014年4月17日,中民投在北京召開創立大會,公司正式成立,全稱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5月9日,公司在上海完成工商注冊,注冊資本金500億元,實際到位約350億元。8月21日,中民投在上海正式揭牌。
中民投想成為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中民投的民營企業家股東認為,公司終極目標是成為金控集團,這是他們無法靠單打獨斗實現的。但隨著中國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由民營資本控股的金融、實業平臺將會大有可為。
董文標曾將中民投比喻為20世紀30年代之前的美國摩根財團(Morgan Financial Group)。摩根從投資、信貸起家,之后向鋼鐵、鐵路及公用事業等滲透。到1930年由其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已占到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一半以上,摩根財團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可畏的金融機構。
中民投整合產業投資的邏輯何在?
產業整合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難題之一,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尋找最優路徑,一直困擾投資企業。但選擇過剩產能行業進行整合,恰恰是中民投業務的切入點。具體而言,在產業投資領域,中民投計劃未來成立500人的首席金融官團隊。
之后,這些金融專才將被分別派至所投企業,扮演“財務戰略醫生”的角色,幫助企業優化財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甚至推進產業鏈整合,提高企業效率。中民投作為財務投資者,將分享其中的增長紅利。
中民投的“攔路虎”有哪些?
中民投的成立背景和雄心壯志使業界將其與中投公司相提并論,并將其視為“民間版中投”。但二者顯然差距甚大。作為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中投在成立之初的注冊資本就已達到2000億美元,而中民投僅僅為500億元人民幣。
除此外,抄底產能過剩行業,以期重組不良資產的中民投還面臨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競爭。后者幾乎獲得了所有金融牌照,是名副其實的金融控股公司。而且,它們此前收購的“壞賬”,在新一輪經濟上行周期中也曾大幅升值,僅房地產項目就已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