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消費者仍然是上帝,消費者的權益還是受保護的。如今最高法定性規定出臺以后,對餐飲業酒市場的影響又是怎樣呢?
針對餐飲行業等行業衍生出來的“霸王條款”,最高人民法院2月14日表示,餐飲行業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屬于服務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是餐飲行業利用其優勢地位,在向消費者提供餐飲服務中做出的對于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消費者在餐飲經營者提供服務時遭遇霸王條款產生糾紛,可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維護自身權益。終于,爭論十余年的霸王條款塵埃落定。
最高法作定性回應
有學者認為,霸王條款之所以長期存在有兩個原因:生產者和經營者處于壟斷地位,消費者別無選擇;信息不對稱,消費者不知道可以選擇什么。根據原因不難看出,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要打破壟斷,而要打破壟斷則必須引入競爭。只要有了充分競爭,消費者就可以對其產品和服務進行自由選擇。在這種情況下誰制定霸王條款,誰就會失去消費者。
去年10月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這部新修訂的法律于2014年3月15日正式施行。
專家認為,最高法明確表態的更大意義在于對霸王條款的清晰定性,讓消費者面對酒店的不公平條款時有底氣,工商部門在接到投訴后能迅速執法。但是不少人認為,實施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商家允許自帶酒水充分尊重了消費者的權益,但如果真的在就餐中遇到類似情況,自己并不愿意因為吃頓飯的事兒鬧到法院。
“霸王”出沒
“霸王”也是出現在不同的場合中,以不同的形式出沒在不同的地方。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最低消費”,不能自帶酒水大都出現在酒吧、KTV、咖啡廳等娛樂休閑場合,甚至已經成了不成文的規定。而餐館酒店“最低消費”并不常見,但“開瓶費”卻屬默認規則。面對消費者自帶酒水的問題,不少餐館和酒樓表示:如果客人一定要帶,那么他們將收取菜品10%~15%的服務費。
爭議避免不了
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會受到爭議,因為總是會有獲益的一方和受傷的一方。最高法出臺政策以后,爭議當然避免不了。餐飲界的人士表示,相關部門不應該把精力放在市場完全可以調節的范疇,只要飯店以店堂告示等形式明確告訴消費者,讓顧客自由選擇就是合理的,有關部門不該越過市場,過度干涉。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海林并不認可“霸王條款”一說,他認為,只有壟斷行業才會誕生霸王條款,餐飲業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不少商家也紛紛抱怨,“高檔酒樓維持運營的成本要比普通飯館高得多,再加上前期的加盟費用、裝修費用,往往開業好幾年才能回本?!币幻频杲浝硭懔艘还P賬,比如一桌2000元的酒席,酒水和菜品的利潤一般是各占50%。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酒水完全自帶,一桌酒席的毛利潤將減少一半,整個餐飲行業也受到了影響。
北京大學法學院佟強教授認為,最高法的明確表態給類似事情定了性,讓工商部門在接到投訴后能迅速采取行動,對消費者的維權意義深遠。他說,“消費者與酒店相比是弱勢群體,個人協商很難。如果向法院訴訟,即使走簡易程序,所消耗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也是一般消費者不愿意承擔的。最高法對十幾年的爭執一錘定音,實際上是給餐飲行業樹立了一個大框架下的操作規范,使得商家不會將大部分盈利點放在酒水上,而消費者也會通過實際情況權衡自己的維權行為,從而形成一個健康良性發展的餐飲市場。”
事件本身存在的爭議也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整個事件對酒行業的營銷渠道模式的變化也是不可忽略的,自從“自帶酒水”這個詞出現以后,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酒行業的渠道模式的變化。
“自帶酒水”對酒業渠道模式的影響
(1)理性消費的回歸
如今,爭論十余年的“霸王條款”終于有了結論,總體來講也是一種必然。根據現在的發展態勢,自帶酒水已經是一股不可阻擋的消費趨勢,客人自帶酒水是一種理性消費的回歸,“自帶酒水”也必將會成為一種消費時尚和消費習慣。這種消費現象大面積的產生并不是單方面所致,包括傳統的崇尚節儉實惠的消費心理在起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人們消費觀念越來越理性,也越來越文明,炫富擺闊、一擲千金的消費心理越來越淡化;受社會大氣候的影響;也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充分體現、消費者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都是“自帶率”繼續上漲的因素。
(2)扼制酒價虛高
另一個層面上,自帶酒水可從根本上扼制酒價虛高,由于酒店自行規定“謝絕自帶酒水”,因而其零售價格隱蔽性大,呈畸形增長趨勢,成為一種畸形銷售和賄賂銷售。也就是說,競爭越殘酷,其終端的消費價格并沒有走低,反而越高,消費者并沒有得到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好處,虛高的酒價最終的冤大頭是消費者。按照物極必反的定律,消費者的消費意識覺醒,自帶酒水最終將會同自帶香煙那樣普及和廣泛,這樣一來,將會從根本上扼制酒價虛高現象,主要針對區域市場新品牌而言。
事實上,自帶酒水現象仍只是對區域市場上的新品牌有影響,特別是沒有深厚文化底蘊和質量優勢的品牌。對成熟品牌和高檔價位的酒影響要小一些。對于高價位酒來說,這類酒往往集中在A類酒店居多。而自帶酒水大多是以B類店為主。因此,高價位酒在酒店里的銷量不會有大的變化。而對區域市場的非成熟品牌來說,自帶酒水現象對他們的影響不可小覷。因為酒店的門檻并沒有降低,各種費用也沒有消失,但是酒店的銷量已經遠不如以前,加上宏觀環境限制“賄賂營銷”,這類品牌已經到了一個可怕的十字路口。早前提出的“后備箱時代”還在繼續,在這個愈加復雜的營銷環境中酒商還需要更多的思考。
(3)營銷模式回歸本原
在酒類營銷中,當畸形銷售和賄賂銷售成為一種主流營銷模式時,它就脫離了完全市場競爭的本原,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同時競爭越殘酷,消費者并沒有從中受益。自帶酒水現象的增多,既是消費者意識的覺醒,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覺醒意識將會大幅度削弱酒店的帶動作用,酒類產品的終端消費走勢又將回歸本原即是商超帶動酒店,價格與價值趨于一致,品牌營銷和質量營銷取代畸形銷售和賄賂銷售。自帶酒水的增加直接導致了餐飲渠道和流通渠道的沖突加劇。部分酒商認為自帶酒水的增加是終端回歸的一種現象,有利于市場凈化和終端門檻降低,但渠道之間的沖突也不容易克服;大部分酒商認為,目前階段啟動市場餐飲渠道仍然不能放棄,只不過在市場操作中要重新進行資源配置,在操作餐飲渠道的同時最好也進入流通渠道。餐飲推動與流通渠道推動結合進行也許會好起來。
無論是白酒市場還是葡萄酒市場沒有一成不變的操作方式,唯一的不變就是圍繞消費者的變化而變化,而現在的市場就是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最高法作定性回應“霸王條款”,將會掀起酒行業的哪些市場渠道變化?“自帶酒水”是否會催生酒行業新興渠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