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感動是一種情懷,是對生命的體悟,感動就在我們每個人身邊,我們更需要感動。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自己的感動,它與我們的生活常伴,或轟轟烈烈,或平平凡凡。或感動于敬業的無私,或于見義勇為的崇高,抑或是生命的堅守……感動是那些曾讓我們觸動、振奮、歡笑、感懷的人或事,這份質樸純真的情感,能讓我們體會人間的真情與溫暖……
人物檔案
我叫益西曲珍,出生于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嘎則村,畢業于南京金陵中等專業學校數碼影視專業,現在西藏自治區墨竹工卡縣電視臺從事影視編輯及播音主持工作。能從一個農奴的后代一路走到今天,我由衷地感謝祖國、感謝黨,感謝培養我成才的金陵中專!
人物故事
從小我就沐浴在黨的陽光下。9歲失去阿媽的我,免費完成了小學到初中的學業。但初中畢業為了不給身為農民、含辛茹苦撫養我長大的阿爸增加負擔,我放棄了考上的高中,選擇了就讀墨竹工卡縣職業中學,希望學到技能早日工作。可大學夢的破滅也讓我迷茫了好長一段時間。
生命中的轉機
2008年,轉機來了。老師說“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南京金陵中等專業學校與西藏墨竹工卡縣合作辦學。我們100多名中專二年級藏族學生將會去南京學習,費用全免”。能去南京,能去大城市上學,還免費,我幾乎不敢相信,對未來充滿了無限憧憬。
2008年9月6日,我踏上開往南京的火車,從神奇的雪域高原來到秀麗的江南水鄉,在金陵中專開始了人生中絢麗的新篇章。
我進入影視制作專業學習,這是一個多么陌生的專業啊!偏僻落后的家鄉,鄉親們連全家福都少有,更別說在電視上看見自己的模樣了。我們從未見過攝影攝像器材,一見那些復雜的按鈕我頭就暈;我們不敢大聲說話,用普通話表情達意更是糟糕;我們從沒摸過電腦,卻要把拍攝的材料配上文稿在電腦里做后期加工。想到這些,從沒走出過高原、只有初中文化的我們就害怕。幸運的是,我們遇到了金陵中專影視制作專業張科恩教授,他讓我們這些藏族娃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完成了始料不及的人生蛻變。
張科恩教授已年近古稀,是一位有豐富教學經驗和高度責任感的老教授,他利用每天晚自習和周末時間給我們培訓影視專業技能。由于語言障礙、基礎薄弱,我們學得很吃力,還常常把攝像機、照相機的設置弄亂,也會把電腦弄出些莫名其妙的問題。老師就得連夜把儀器、電腦修好后才能回家,可他從無怨言,總是鼓勵我們說:“沒關系,聽我再講一遍。”或安慰我們:“小問題,不要緊”。我們說不好普通話,不敢大聲講話,教授就把我們帶到紫金山讓我們像在家鄉的高山上一樣在游人面前放聲歌唱,給我們安排漢族同學一對一結對幫扶。他還創編了150首歌頌祖國、贊頌黨、貼近生活的小詩讓我們背誦。很快,我的普通話越說越流暢,膽子也越來越大。
一天天成長
正是在張教授和像他一樣的老師的精心培養下,我們一步步學會了電視采訪、文稿寫作、攝影攝像、影視后期制作等專業知識和技能。變得自信的我擔任了2009年南京歡慶藏歷新年的主持,成功采訪了當時的南京市委書記朱善璐、市長蔣宏坤、教育部張天保副部長,還有江蘇省教育廳沈健廳長、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唐天標上將、全國體總的潘多奶奶等人。我們一天天成長起來。
張科恩教授這位74年入黨的老黨員,對黨、對國家有著發自肺腑的深厚情感。學會感恩,堅持“兩個務必”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他教育我們學成后要扎根自己的家鄉,為西藏做貢獻,務必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燥的作風,務必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在他的影響下,我對黨、對國家、對學校有了更真切的感恩之心。2009年藏歷新年,我用自己的首部影視作品《感恩》,抒發了自己對黨的好政策、學校的精心培養、老師無私奉獻的感激。
讓我更感動的是,即便學成回鄉,金陵中專和老師的關愛也從未稍離。實習遇到困難,教授就對我們進行遠程指導,七個月里手把手幫助我們完成了18期《墨職周聞》和13部專題片的攝制;已畢業的我們感到在實習中暴露出的技術問題、能力缺陷急需解決,金陵中專再次讓我們回校免費繼續深造。組織我們參加世博會太陽能長廊影視片的制作,策劃廣場演講、南京申辦青奧會文藝演出,設計“西藏兒女支持南京申辦青奧”的活動,以提高專業水平。離別時,學校和教授更捐贈了近20萬元的設備及備用金,讓我們回鄉創業。由于我們十七名金陵中專的畢業生個個能說會寫,會攝會編,墨竹工卡縣宣傳部把我們全盤接收,在這里我們創辦了西藏最優秀的縣級電視臺!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制作了100多期墨竹漢語新聞和20多期藏語新聞。縣里各項活動中都活躍著我們的身影。我漸漸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艱難的抉擇
人生總是充滿著艱難的抉擇,2012年4月,為了讓我們更多地見識同行的采播水平,站到更大的舞臺。張科恩教授幫我報名參加江蘇衛視的《脫穎而出》女主持人招募比賽。18日晚,教授不顧年老體弱,親自到機場接我,還一再指導我如何參賽,并送我去電視臺和導演進行溝通直至次日凌晨。萬萬沒想到這竟然就是我和恩師的最后一面!由于過度勞累,4月19日,張科恩教授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萬分悲痛中我參加了4月28日的比賽,得到評委倪萍、郭德綱、包小柏老師的充分肯定,并給我晉級10強的PASS卡。這意味著,只要我輕點下頭,就能有機會在大城市獲得個人更好的發展。
“孩子,家鄉的貧窮和落后需要你們去改變,能為你們做點什么,我感到非常高興!”“孩子,城市的花園不在乎多一朵艷麗的鮮花,可雪山上不能沒有頑強的雪蓮!”我怎能忘記教授的諄諄教導和最后囑托,我怎能忘記金陵中專對我的精心培養,我怎能忘記阿爸的白發和期盼的眼神,我怎能忘記親如一家、團結互助的電視臺同伴,又怎能忘記鄉親們面對鏡頭時的激動和興奮。想到這些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退出。
西藏需要我!我就是一朵青藏高原的雪蓮,用自己樸素的顏色點綴著廣袤的雪域高原。心懷感恩,路在腳下。我要不忘學校的教導,沿著教授的足跡走下去,用雙腳走遍雪域高原的每一個角落,用手中的鏡頭向世界展現西藏的風土人情。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決心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黨、獻給國家,也獻給我熱愛的影視事業,用自己制作的節目作為宣傳黨的政策和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向藏區的百姓傳播黨和國家的無疆大愛!
解讀:
白的雪,紅的火,刺骨的風,激蕩的心。她,是高山上綻放的雪蓮。心懷感恩,路在腳下,她用雙腳走遍雪域高原的每一個角落,用鏡頭向世界展示西藏的風土人情,她努力宣傳黨的政策,向藏區百姓傳播黨和國家的無疆大愛!她感恩學校、立足崗位成才,奉獻社會,這樣的愛祖國、愛民族,獻身民族大業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