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段時間,微博上曾經探討過一個話題:“你敢不敢一個人吃飯?”一篇轉發甚眾的微博中有這樣一個回答:“一個人吃飯顯得特別LOW(沒格調),就像這個人沒有朋友一樣。”
這話沒錯。現實生活中,女人將自己的“社會屬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連上個廁所都得呼朋引伴,三五同行,又怎么能受得了一個人吃飯呢?
然而,你總會遇到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就像每個人都逃不開與生俱來的孤獨一樣。誰說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君不見,出入米其林餐廳的食評家們從來不會邀三約四集體品評,他們必須一個人坐在餐廳里,專心感受食物帶來的每一絲回味。
而這世上還有許多不得不時常一個人吃飯的人,把一人食這件事,變成了一種對吃的偏執,一絲對物的留戀,一份與自己和諧獨處的機會。
一人食,有時便是一人志。
一人食·食材志
在美食界,不會做菜的“美食達人”和不懂分辨食材的吃貨都是要遭人鄙視的,會被人說“你不懂美食”。即使是一個人吃飯,也要面對這種內心煎熬——一個對食材一竅不通的粗人,如何能體會到真正的孤獨美學呢!
就著陽光下飯
每到周末,佳佳打掃完家里之后,就會精心收拾一下自己,化個簡單精致的妝,點一根味道清淡繚繞的香,再換上自己最喜歡、最舒適的麻布長裙,安安靜靜地做一頓健康養生的晚飯。在陽光未落的時候,坐在書房的蒲團或者臥室陽臺上,慢條斯理地吃掉。
佳佳的工作朝九晚五,每天都是非常有規律地忙碌著,這樣每天按部就班的日程安排倒是讓她能夠自如地安排好自己的休閑時間。佳佳的工作內容與家居設計息息相關,她喜歡家的感覺,即使一個人待在家里,她也要把房間的每個角落都收拾得妥妥貼貼,包括做飯,一個人吃也絕不馬虎。佳佳謙稱自己不是什么養生達人,只不過作為女人,活得精致美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吃飯也要精致。對佳佳來說,吃飯的氛圍很重要,食材更重要。在5月的一個下午,她為自己準備了苦筍、木耳、小蘑菇、山藥、綠豆、紅小豆、青紅椒、芽菜、雞胸脯肉等。“宜賓的苦筍最好,這個時候又正是吃苦筍的好時節,清熱降火;黑木耳是解毒的,這個大家都知道:小蘑菇是今天新鮮上市的,是不是每一個都很可愛?山藥做粥,加紅棗與枸杞,養顏美容;宵夜的話我都是喝一碗豆漿,搭配核桃等堅果;最后是雞米芽菜,這是我的拿手下飯菜。”佳佳說。
準備這幾樣飯菜需要的時間并不長,佳佳的廚藝很好,干活也很利索,幾乎是安安靜靜地做完飯,然后她掏出自己收藏的餐布,選了一幅最喜歡的。又抽出一疊薄薄的蒲團,鋪在陽臺的小茶幾上。擺好綠植,就著陽光,開始吃飯。
食材講究,講究食材
一說到一個人吃飯,好多人想:糊弄一下就得了。有這種想法的人里,既有糙漢也有靚女,他們覺得一個人吃飯是浪費時間,辜負花花世界,尤其是挑嘴和講究,都是瞎矯情。他們覺得,唯有和他人一起吃飯才是樁幸福的事情,即所謂“吃什么不重要,和誰吃最重要”。
但還是有一群人,像佳佳那樣,反其道而行,不屑于一定要跟誰誰誰在同一張桌上吃飯,也不覺得在單人桌上對著月光下酒有要肝腸寸斷的感覺。他們認為,只有在一個人的情形下,才能真正享受食物之美。
江南人講究“不時不食”,這是所有美食愛好者們共同的講究。一個人其實更能把“不時不食”做到極致,因為一個人,所以不用顧忌他人的口味;因為一個人,所以有更多空閑的時間,不去敷衍別人,只為滿足個人的胃:也因為是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一張小飯桌上。
食志不渝
這就是獨享的快樂,也是孤獨的美學。當你為了給自己做一頓可心可口的飯菜,親自去菜市場購買最新鮮的食材,而一些真正沉在生活里的人早已經在菜市場發展出了自己的“人脈”,每次都能比其他街坊更早享受到最新鮮健康的食材。回家之后,翻著古書,尋找最合自然造化之道的時令美食以及烹飪方法,了然于胸后,先把做粥需要的五六種食材泡起——更講究的人會備好純凈水用來煮粥,粥,是最養人最簡單的食物,也不難做到極致。然后,清潔茶席,洗好茶具,泡一壺功夫茶,計算著最佳進食時間,等待著食材完美下鍋的一刻。
如果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語氣來說,對食材的偏執源于對土地的情懷,而這種情懷又根植于對自然與文化的敬畏。當食材被投射了種種感情,吃飯就變成了一件復雜的事情,只有在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才能完整地體味到這種復雜,以及復雜背后的美。
佳佳的一人食單
山藥紅棗白米粥:佳佳鐘愛各種養生粥,山藥并沒有煮到特別軟糯,口感如同雪梨,紅棗細甜,無需再加糖。
清炒小蘑菇:快手萊。菌類是非常健康的食材,更是養生佳品,佳佳的每一頓飯幾乎都要出現菌類。
雞米芽菜:做法簡單,味道濃郁,非常下飯。
搭配:水果、豆漿、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