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國際車展正如火如荼地舉行著,各種靚車和靚模交相輝映,想不引起關注都很難。于是日前,國內某汽車網站趁熱開展了一個線上問卷調研,調查結果顯示,40.4%的女性在家中擁有買車決定權;女性對SUV的偏好增幅大于男性;女性購車更重“眼緣”,動力操控為非關鍵因素;而近七成女性更愛一次性付款。
這個調查讓我想起我的一次采訪經歷。3年前我采訪一個成都越野車俱樂部,在機場大道附近一個GPS導航都找不著的地方,我與諸位采訪對象坐在大太陽底下喝著三花。作為一名對汽車動力和各種拉力賽一無所知的女性,我幾乎是兩眼發懵地聽在座男士們神侃某某在某拉力賽上的神勇表現。突然之間我很想結束這段洋溢著雄性氣質的對話,于是立刻截住對方的話頭,問了一個問題:“你們車隊有女車手嗎?”對面袍哥一樣的大漢猛地拍了一下大腿:“有,還不少!”另一位一直寡言的黑面大哥雙手扶住肚腩,略激動地講:“那些個女娃娃開的車之大,配置之豪華,上路就狂飆,比男人還猛!”
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到女性對越野車的狂野熱愛。兩位大哥說起車隊的女車友,言談中不是驚怪,而是真心的欽佩,連連說自己都達不到那幾位妹子開車時候的猛勁兒。
長久以來大眾一直有個觀點:女人不懂車。像這種看似言簡意賅的觀點,大部分都是非常可疑、經不起推敲的。但是因為其言簡,所以方便傳播,時間一長,說的人一多,就成為真理了。于是很多人不假思索地拿來就用,然后套在每一位女性頭上。我們女性就被迫擔著“動力白癡”的名頭好多年——明明就喜歡當絕代狂花,在高速上一騎絕塵,但是因為外界的眼光以及自我懷疑而裹足不前。
甚至在買車這件事情上,女性也對自己頗多不自信。
不過幸運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觀每天都被刷新的好時代,女性的自我意識正日益蓬勃發展。與其為自己找更多貌似真理的真理,還不如對那些莫名其妙的言語大喊:“我不聽我不聽!”不就是買輛車嘛,想買啥子買啥子,想買大的買大的,想買小的買小的。不要跟我說這個輪胎那個發動機的,幾個意思?這車發動機難道牛B到一輩子都不會出問題么?這安的是發動機還是永動機?難道說我不懂發動機原理,沒有選到安裝有全世界最先進動力的汽車,哪天車出毛病就全是我自找的,4S店就不給修了?
就告訴我這車夠幾個人坐——我新買的高級兒童座椅放在車里可不能顯得太局促;后備箱能裝多少東西——要是連我逛半天商場買的東西都裝不下那就算了;還有,這車型是不是目前最時尚的?
剩下的就是選選車燈的形狀,車屁股翹得騷情不騷情等“眼緣”問題了。
我覺得買車其實跟買個電飯鍋沒多大區別,我更覺得女性在家庭里擁有更大的買車決定權,絕對是有利于家庭安定團結的好事兒。我特別見不得男人在買車時做出的那副業余賽車手模樣,明明自己懂得也不多,還非要跟銷售掰扯專業術語。居家過日子,買什么不是買?一輛車而已,相關硬件安全有保障,出門代步,上班下班,接送孩子。對于我們大部分都市女人來說,車只是個工具,不是什么高端生活品質的象征——它也象征不了。再說,你愿意自己的生活就這樣簡單地被一輛車給象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