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說不留戀過去。憶他的過去,似乎痛苦多過快樂,想他的話里有話,無非是拿痛苦當藥,療時間都療不好的傷。”
習慣從頭再來就也不覺得難
攝影師正在架相機,吳奇隆“無所事事”地站在原地,沒有目中無人地和助手竊竊私語,沒有不耐煩地催促,一臉“我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干嘛”的表情,呆立在原地,小心打望著記者。至于采訪是否開始,他也在等記者的安排。
10歲的時候聽著小虎隊的歌,搶著他們的粘貼畫,一直到現在年近三十,這是在場不少記者第一次見到吳奇隆,不是在他最美好的年華,卻是在他最好的時候。跟想象中沒有太大區別,就像當初出道時一樣高冷的表情卻沒有距離感,就像當年不愛說話的性格卻不矯揉造作。笑著跟他聊不老秘籍,他自嘲地說:“我還不老?我老了!”幾乎是同時,商場一樓中庭等待他出現的粉絲們的尖叫聲傳到耳邊,“你聽,你還沒老。”對此,他笑了笑說:“倒是希望不老。”
和一個藝人討論老不老的問題,不得不說有些殘忍,尤其是面對44歲的吳奇隆。娛樂園里很多人最后都是輸給了“老”,唯獨他一次又一次屢戰屢勝。問他緣由,他說不留戀過去。憶他的過去,似乎痛苦多過快樂,想他的話里有話,無非是拿痛苦當藥,療時間都療不好的傷。
跟馬雅舒離婚后,很多人才又開始注意吳奇隆。說實話,在那之前,他在內地的名氣根本不值一提,偶爾在一些制作談不上精良的電視劇里扮演沒所謂的角色。隨著小虎隊另外兩位成員逐漸“銷聲匿跡”,他也和過氣掛上了鉤。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吳奇隆那么多年的苦心經營只落得了個真心換絕情,要么就是怒退娛樂圈,或者就是一蹶不振,唯獨沒人料想到他又賺了個盆滿缽滿。回看他的經歷,突然明白他早就已經有了絕境逢生的能力:出道便是為父親還債,本以為有了家庭港灣卻落得凈身出戶,當這些痛苦的滋味都嘗遍之后,或許那些放到別人身上的痛苦,到了他這里只是瘙癢而已。
跟很多隱退又復出的藝人不一樣,他們總是試探性地出擊,還要給自己留條后路,而吳奇隆是別無選擇的選擇,要做就堅持做好,沒有挑挑揀揀,沒有噦噦嗦嗦。習慣了在痛苦里重新振作,或許應該感謝那些給他痛苦的人,讓他一次又一次地走到自己擅長的“困境”里,可以走出一條條重生之路。
笨一點的人走得更遠
“人生很像旅行,每個人都在走。我不留戀過去,哪怕曾經美好,還是現在比較重要,因為現在是你將來回憶里的過去。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好當下,做好現在的未來,這樣不會有遺憾。”作為娛樂國的常青樹,吳奇隆經歷過高潮,也走過低谷,所幸的是他不曾放棄,并且不曾在低谷的時候為了尋找出路而做無頭的蒼蠅。他一直都是默默不語的,不管紅到炙手可熱還是慘到一無所有,語言對他來說,并不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吳奇隆剛和馬雅舒離婚那段時間,記者曾通過熟人向他約采訪,想的是若他有什么委屈或者不甘,總是想要說出來的吧?加上當時的他真的已經不紅,就算給自己加點猛料也情有可原,因為娛樂圈里太多人按照這個路數來做了。但是他婉言謝絕,并未曾想要透過媒體發聲,并且三緘其口,沒有隔空破口大罵的狗血劇情,也沒有惡語相向的俗套橋段,那些幾乎每天都在娛樂圈發生的故事,在他這里完全不適用。現在看來,若是他當時借機炒作,也許會引起一時的關注,但斷然不會有現在的好口碑。“不要去做會毀了自己努力的事情”,這是他對自己再度走紅的揭秘。
有些人的名聲毀于一次不咸不淡的炒作,有些人的前途栽在一次不知深淺的嘗試,吳奇隆從來都謹慎地走好每一步。畢竟跟很多人相比,他今天還在這個位置,是因為他付出了幾倍的心血。現在的他仍舊是個木訥的人:身兼數職、一年95%的時間都安排給工作,幾部戲同時開拍,一聊到工作沒完沒了,一說到八卦好像被哽住了喉嚨。20多年了連牛都不會吹,問他曾經對《步步驚心》的收視率有沒有預判,他卻傻傻地表示真的沒料到,好似撿了個大便宜一樣說感謝自己運氣好。
沒人能預言吳奇隆還會紅多久,也沒有辦法判斷他未來幾年的走向,但那些一直紅著不退的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堅持。當年真的不知道哪部戲會火,但起碼要堅持去拍好每一部,哪怕那部戲根本沒什么人看,在概率學里這是最無奈的選擇,在娛樂圈里這是最笨的方法。
如此執著的堅持,才慢慢發現,吳奇隆的那些看似憨笨的選擇,才是他最聰明的決策。不管是唱歌、演戲還是做人,一如他剛出道時的脾氣和模樣——倔強地不肯就范。而這并不來自于他急迫地想與眾不同的愿望,而是他總是嚴肅地在接收著信息,并且認真地對待。
很想再聽他那首《煙火》,告誡自己永遠不要在唱出那句“總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再擁有,如果時光能夠再倒流”的時候,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