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與之匹配的情商,高智商有可能成為生活中的呆氣,而那些“秒殺”普通智商人群的超級能力,到頭來也不過是屠龍之技無處可施。
最近,復旦大學21歲女孩張安琪,江蘇衛視綜藝節目《最強大腦》等相關熱點的出現,讓高智商成為熱門話題。大四女孩張安琪是5篇SCI論文第一作者,新東方最年輕托福老師,國際頂級智商俱樂部門薩俱樂部會員(數次擔任門薩入會測試主考官)。《最強大腦》節目則是大咖頻現,—個個都具有照相式記憶,或是深度視覺、空間感知能力。有人直呼:“看完節目感覺自己智商為負數!”“智商被虐了!”
女人因為身背“頭發長見識短”的傳統偏見,對智商的問題尤為敏感。高智商是個什么概念?是各種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還是“秒殺”的瞬間推理運算能力?準確的解釋是,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高智商則是在專業權威智商測驗中獲得分數≥130。但是130+的智商分數對普通人來說遙不可及,而且聽起來太過抽象,不知道具體表現形式究竟何如。所以一旦媒體爆出高智商的大神,總能引來網友一片膜拜。
不過秀智商這事兒,總是讓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秀肌肉。就是那種身板看起來像米開朗基羅筆下的大衛,但是真對抗起來,不管是機動性還是力量感都只算馬馬虎虎的猛男給人的感覺。要論支撐—個人的行為模式,智商和情商本應并重。而我們往往被耀眼的智商俘獲,沒有給予情商足夠的尊重。殊不知如果沒有與之匹配的情商,高智商有可能成為生活中的呆氣,而那些“秒殺”普通智商人群的超級能力,到頭來也不過是屠龍之技無處可施。
我前兩天正好看到這么一條新聞,題目為《高智商男被電話騙走2234萬(元)》。報道中,一個高學歷高智商人士在短短6天時間內,先后36次轉賬,將家中2234萬元人民幣轉入騙子賬戶。我就在想,是誰定義了這位男子的“高學歷”,又是誰定義了他的“高智商”?
在近日涌現出的這一撥關于高智商的新聞中,還有一位來自洛陽的女子。據說她自測智商150,因為聽說女人生孩子后智商會下降,于是著急忙慌趕在生孩子前去北京通過考試,成功加入了門薩俱樂部。但是這位年輕媽媽的高智商表現在什么地方呢?報道說,她能記住經常聯系的人的電話號碼,去超市能在結賬前就把零錢備好。
不知道是記者的關注點有問題,還是這位門薩俱樂部的會員只有這么兩個高智商的具體表現點,總之這條新聞看了后,老讓人覺得“高智商”變得有那么些幽默了。難道生活中能輕易搞定幾個腦筋急轉彎、記幾個電話號碼之類的,不應該被歸類成一項特長嗎?高智商什么時候變得這么低門檻了?
“女神學霸”張安琪說了:“如果我是大家眼中所謂‘天才’的話,我可以很確定地說,‘天才’絕對不是輕松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拼了命地努力。”否則呢?否則高智商帶給你的改變,也許就只是腦子里能記住所有電話號碼,或者逛超市結賬可以提前準備零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