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拘一格向前
縱然10年沒有電影作品問世,張曼玉仍舊是銀幕女神中的女神。2013年她尤為活躍,前不久更成為金馬獎50周年形象大使。她曾6次入圍金馬獎,4次摘得影后桂冠,一次獲得最佳女配角,是金馬獎歷屆獲獎人中最高紀錄保持者。而且,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柏林電影節以及戛納電影節雙料影后的華人女演員,貨真價實的“影后中的影后”。靈動鬼馬,嫣然生姿,她塑造的銀幕形象足以讓影迷,尤其是年輕影迷重燃對電影的熱情,并重新定義“電影女神”這個詞匯。
昔日合作無間的導演王家衛已捧起年輕一輩的章子怡成為影后,默契搭檔梁朝偉依舊手牽此生摯愛劉嘉玲,雍容華美的好友林青霞早已不問紅塵笑看風云,唯有萬人迷劉德華還陪她一起嘻嘻哈哈,兩人不顧巨星身份大開玩笑,就像后生般地青春頑皮,活躍著金馬獎頒獎典禮的現場氣氛。“年紀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太大的障礙,我不覺得要讓年齡來控制我。”不拘一格,這興許就是張曼玉的女神狀態。搖滾之心不死
“我有一顆搖滾的心!”張曼玉曾經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她這10年無時無刻不在追求“自由搖滾精神”,參與珠寶設計、服裝創意、音樂編曲,為搖滾演唱會獻唱,創作雜志封面……她似乎一直在學習,不斷挑戰自我,從各個領域吸取新鮮觀點,進而將這些想法付諸行動,并做出成績。張曼玉說,她的搖滾精神不單單是音樂上的自我釋放,還是身心與世界的呈現、交流。她希望除了“電影女神”這個身份外,還能有另一個身份:搖滾張曼玉。“我想像麥當娜那樣,敢于做自己,不斷向前走,不怕別人說什么。”
如今,張曼玉依然對各個藝術領域充滿熱情,參與賈樟柯的實驗電影,做攝影與剪輯,或是為某一品牌設計服裝……她總是對所有感興趣的領域躍躍欲試,在她那里,搖滾是一種態度,是對更快意人生的追求,“好的壞的都是做自己”!
幸福的含義是給予
“學會調整生命的優先級,總共花了我40年。”張曼玉近些年逐漸投身于慈善事業。2007年,她開始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合作,2010年正式出任該基金會中國大使。她呼吁公眾人物和大眾:“公益不是工作,而是一個人應該做的事。”僅在2011年內,張曼玉就兩度到四川偏遠地區關注兒童成長問題,而且這兩次不是簡單的明星關愛行,她每次出行都向基金會深度了解需要解決的問題,實實在在與當地的居民生活,與當地兒童談天交朋友。經歷過慈愛行走的她有所感悟:“我覺得,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人不需要很多東西也可以很快樂。看得越多,經歷得越多,就越知道幸福的含義,要盡量再多給予一點。”
這次,由成都國際金融中心(成都IFS)發起的“愛·熊貓”慈善拍賣活動,張曼玉亦親身參與設計,并再度呼吁全球時尚消費者們對中國國寶熊貓的關愛,進一步拓展自己的大愛步伐。
成都IFS特別邀請到國際著名藝術家Lawrence Argent合作,創制身高15米,名為“I Am Here”的首個大型戶外熊貓藝術裝置,于商場作公開展覽。Lawrence亦制作了多個高40公分的白色熊貓雕塑,由著名策展單位AllRightsReserved邀請10多位國際知名藝術家及時尚名人,設計其獨一無二的熊貓雕塑。首批參與者就包括張曼玉。
無拘束地做自己,是永遠向前的最好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