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審查逮捕工作是檢察業務的重心之一,也是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主要環節。在審查批捕工作中推行輕罪不捕直訴是貫徹這項政策的具體體現,對“教育、改造、挽救”刑罰功能的發揮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筆者結合偵查監督工作實踐,針對當前寧德市兩級檢察機關實行輕罪不捕直訴的現狀、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具體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寬嚴相濟 審查逮捕 不捕直訴 對策
一、輕罪不捕直訴在我市實行的現狀
2005年~2007年上半年,寧德市兩級法院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附加刑、免于刑事處分、宣告緩刑案件分別占判決總數的85.49%、89.23%、86.68%。而近三年,檢察機關以無逮捕必要適用不捕直訴人數分別為39人、 43人、 26人,僅占受案人數的1.67%、1.66%、2.3%,由此可見,不捕直訴適用率過低。
二、輕罪不捕直訴適用率低原因
上述現狀,與當前在審查逮捕環節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社會背景的現實不符。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辦案人員扭曲逮捕的目的,執法理念尚未根本轉變。長期以來受傳統法律文化的影響,以“重打擊犯罪”的觀念指導執法辦案,而以限制人身自由代價的逮捕措施自身具有懲罰的特征,人權保護意識淡薄。 二是“有無逮捕必要”確實難以正確把握。雖然現行刑訴法中規定了逮捕的三個法定條件,但逮捕、不逮捕的條件規定不具體。實踐執行中難以準確把握。三是不捕直訴存在風險,“求穩怕錯”心理作祟。若發生了犯罪嫌疑人外逃、自殺或再次危害社會等情形,檢察機關承擔的壓力是巨大的,是故“寧捕勿放、求個穩當”。四是社會幫教措施和社區矯治工作滯后,不捕后是否再犯,沒有可預見性,缺乏監督管理措施,一部分人若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勢必對寬緩的刑事司法政策產生消極影響。五是公、檢、法三家銜接溝通機制不健全。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三家對法律適用、罪重、罪輕、事實的認定以及酌定的從輕、減輕情節,甚至是法定的從輕、減輕情節都存在著認識和理解上的分歧,對適用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沒有達成基本一致的認識。
三、對策與建議
1、轉變執法理念,正確認識適用逮捕目的,注重人權保障。結合當前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要根據具體的案件情況來懲罰犯罪,該嚴當嚴,該寬則寬,寬嚴有度。同時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為契機,切實轉變“重打擊輕保護”的觀念,樹立正確的執法理念,確立權利保障觀念。
2、完善檢察機關內部配合和制約機制。改變“重對公安機關監督,輕對自偵部門的監督”落后執法理念,牢固樹立對公安機關和自偵部門的監督一視同仁的理念。既要認真履行對自偵案件的審查逮捕職責,依法及時逮捕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對不符合逮捕條件的,依法不決定逮捕。
3、準確把握逮捕的條件。在司法實踐中,應當嚴格按照高檢院《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案件標準(試行)》的要求,規范審查逮捕工作,準確把握逮捕條件:一要著眼于“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審查。要排除僅有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無其他已查證屬實證據輔證的案件事實;排除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和無罪證據存在重大矛盾又難以排除的案件事實;排除沒有直接證據,而間接證據又未形成證據鎖鏈的案件事實;等等。二是要結合案情、證據,注重對犯罪行為的危害性與適用刑罰預測性進行客觀評價,綜合全案看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有無存在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單處附加刑的可能。三要強調對“有無捕的必要”綜合分析。依照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在檢察工作中貫徹寬嚴相濟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見》中,對把握“有無逮捕必要”明確規定綜合考慮個案因素來審查,結合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判例,進行認定無逮捕必要性。
4、認真審查、做好不捕直訴的風險評估工作。無論是公安機關、海關等部門提請批捕的普通刑事案件,還是本院自偵部門移送審查決定逮捕的案件,均應認真閱卷審查,聽取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與無罪辯解,核實證據,做到經審查認定的案件事實,都有證據支持,且證據都查證屬實,能相互印證。擬作不捕直訴的應重點調查了解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是否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可從犯罪嫌疑人是否會在傳訊時到案、是否有可靠的擔保人或擔保財產、考慮犯罪動機和目的、主觀惡性、認罪態度,是否存在毀滅、偽造證據、轉移贓物、串供的可能等方面的進行不捕風險評估;同時可詢問被害人,征得其對適用輕緩政策的意見,已達成和解協議,核實是否是其真實意思表示,若有受威脅或脅迫,視情節輕微,決定是否適用不捕直訴。
5、加大力度做好社會幫教和社區矯治工作。一方面,要大力配合學校、社區、家庭和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等有關部門開展幫教矯治工作,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掌握的豐富法律資源的優勢,采取“送法下鄉、送法到校、送法進社區” 、新聞媒體宣傳等多種渠道,以案析理,進行法律宣講、解讀,重點在于預防重新犯罪上。同時,要調動一切可調用的社會資源,如退休老干部隊伍等熱衷幫教活動的社會人士,齊手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另一方面,要采取具體有效的監管教育措施,對貫徹從寬政策回到社會上的犯罪嫌疑人建立幫教檔案,跟蹤監督,堅持做到每月通過電話或約見的方式與其保持聯系,在思想上、行為上、生活上、社交等方面進行全面矯治,嚴防犯罪嫌疑人流失或脫逃。
6、構建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改變不恰當地控制不捕率的做法。應構建科學的檢察工作考評機制,合理設置考評項目及標準,重點考察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如要針對案件事實、證據、情節的審查分析、認定的事實是否清楚、定性是否準確等,綜合評價所作出的不捕決定正確與否。對正確的決定,即使再高的不捕率也應鼓勵,而不應人為設置控制,確保不捕權依法、大膽的行使。
參考文獻:
[1]福建省人民檢察院關于實行輕罪不捕直訴的意見.
[2]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在檢察工作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見.
[3]樊崇義.刑事訴訟法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寧德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