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對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發展情況的調查,論述了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的作用和存在問題,提出了領導重視、場地設施建設、教練員選聘和多渠道籌集經費的發展思路,為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發展提供了參考依據。
關鍵詞 高校 體育俱樂部 發展思路
一、前言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正向終身體育、快樂體育、多元化體育方向發展,傳統的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的側重于技術教學的體系已不適合新的需求,因此,建立一種以健身育人、增強體育意識能力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勢在必行。我校開展的體育俱樂部制注重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和愛好的培養,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個性體育,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及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高校體育俱樂部存在的問題
1、管理問題
目前,高校俱樂部缺乏全面、靈活、行之有效的全方位管理機制,缺乏對各項目成績綜合評定的尺度及相應的獎懲制度,雖然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但某些不負責任的教師對學生指導不強,任學生隨便玩,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因為大家感到學不到真正的體育中美的東西,只是混學分。
2、對體育俱樂部的宣傳力度不夠
部分學生對俱樂部的性質不了解,缺乏依據個人興趣安排學習、生活的能力,盲目選擇項目或消極對待俱樂部的活動,經常出現缺席、遲到、早退等現象,俱樂部會員活動人數不全。
3、學校硬件設施不足
體育活動場地一直是學校開展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瓶頸之一。我們認為解決體育場地設施問題,首先作為體育工作者應向有關部門積極呼吁,清理被擠占的場館,修理和改建、擴建體育場地設施。其次是加強對現有場地和設施的管理,提高它們的使用效率,加強管理和調配工作。同時對由個別受場地器材限制而無法開展的熱門項目可采用一場多用的辦法。積極挖掘潛力滿足體育俱樂部的使用需要。同時還可以搞校際間和社會與學校間的相互交流和協作的共同體,實行資源共享,互惠互利,提高體育場地和設施的使用效率。
4、健全規章制度妥善處理體育俱樂部活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
在體育俱樂部的日常活動中,會出現一些矛盾和沖突,我們必須統籌兼顧,加以解決。如在體育俱樂部活動時間的安排上,要盡量考慮各校的實際情況,安排好體育俱樂部的活動時間,不要在活動中過多地統一時間、統一內容、統一規定,使學生分身乏術,影響了學生參加俱樂部活動的積極性。在俱樂部開設項目和活動內容上,既要考慮本校場地設施和師資的情況,更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性別差異,所選項目要盡可能地滿足全體學生的需要。
三、高校體育俱樂部發展思路
1、從教育整體性出發
構建課內課外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在樹立新的大學體育思想和觀念上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高校體育俱樂部蘊含豐富的教育內涵,打破了原有的高校體育管理模式,使整個高校體育教育具有教育整體性和連續性,生動的再現了現代教育理論與學校體育改革的成果。(2)把體育教學課堂與課外體育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充分發揮學校隱形課程的教育作用,也抓住校園體育文化的教育作用。它又較好地把課內、課外、社會的一、二、三課堂有機的聯系在一起,發揮學校教育的整體功能作用。
2、突出參與自主性,構建寬松的體育學習環境
高校體育俱樂部的誘惑力就在于,學生參與體育俱樂部完全是一種自愿、自主的行為,其主要特點是:(1)形成一個寬帶的選課網絡。這種選課網絡表現在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由于高校體育俱樂部形式多樣,可供自由選擇的機會多,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拼湊“拼盤”,大大的增加了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的意識,使不同個性、不同愛好、不同身體條件的學生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體育目標和理想。(2)具有較大的自由度。這種自由度表現在學習時間的自由度,即什么時間上課,多長時間修完課程、怎樣獲得學分完全由自己來決定。學習內容的自由度,學習什么項目,可由自己選擇、也可以隨機進行變化。在什么地點上課,由哪一位教師的指導都由學生自由選擇。(3)高校體育俱樂部從參與形式、學習方式、文化氛圍、生活方式都最接近大眾體育,靠近家庭和社會生活,這就給大學生無形的注入了閑暇教育的思想、終身體育思想,同時閑暇體育生活氣息、生活方式、興趣指向、行為養成等,將對學生體育意識、行為、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滿足需要發展個性
從近年來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青少年個性發展問題已經成為被普遍重視的問題。他們認為:傳統教育中的“高分率”、“合格率”犧牲了學生的個性興趣、情感、愛好、才能,而人的個性要求又是人的積極性的源泉。俱樂部型體育教學能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個性要求,因而,在教學實踐中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性。俱樂部型體育教學采用了多類型、多層次的組織形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型體育教學的單調、乏味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了整體教學功能。俱樂部型體育教學確立了多層次、多維度、多樣化的體育教學目標,能使學生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另外,俱樂部型體育教學較之傳統型體育教學任務也相應地從單一化向多維度、多樣化發展。
4、教學雙方優勢互補
強調以教師為主導,旨在使“體育技術、技能中心”向“體育方法手段化、經驗”轉移,克服以競技為中心的傾向。強調以學生主動學習,重視認識和情感體驗,提倡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增強體育意識,養成鍛煉習慣,促進身體全面發展的教學過程,充分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
四、建議
(1)構建高校體育俱樂部,要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要通過世界各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的比較研究,系統的研究我國高校體育的理論體系,構建有利于人才培養的高校體育管理模式,為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理論與實踐提供理論研究基礎。(2)高校體育俱樂部開放體育場館,開展有償性的體育收費,要建立在自主、自愿、自立的基礎上。(3)高校體育俱樂部是未來高校體育發展趨勢和走向,要積極宣傳體育俱樂部的思想,帶頭轉變觀念,并積極影響高校各級管理干部的觀念,為創辦高校體育俱樂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主動轉變角色,增加危機意識,適應這一改革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烏蘭,包鐵全.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發展思路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2(2).
[2]王港,王建偉.我國高校現有體育俱樂部的構建形式[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1)
(作者單位:吉林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