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幾年,國家逐步加大對農業的投入,一系列的惠農強農措施也逐步出臺,附著在土地上的利益明顯增加,農村土地利益格局被逐漸打破,涉及農村土地糾紛案件大量涌向法院。如何正確運用法律法規解決土地糾紛案件成為擺在各地基層法院面前的一道難題。要想解決好土地糾紛,一方面要嚴格遵守關于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求各基層法院多途徑、多角度處理具體問題,真正做到案結事了。
關鍵詞 基層法院 土地糾紛
從2008年以來,隨著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以及城鎮化的不斷推進,附著于農村土地的利益明顯增加,農村土地利益格局被逐漸打破,涉及農村土地糾紛案件大量涌向法院。農村土地的利益調整涉及國家政策、法律法規、而受基層組織對政策、法律法規執行的不完善、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及社會誠信缺失等原因的影響,導致有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案件處理起來,困難和問題都很多?,F筆者就以鳳陽縣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受理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為例,做出如下調研。
一、收、結案情況。2011年共收案31件、結案21件,其中土地承包合同糾紛2件,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5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糾紛6件,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合同糾紛1件,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糾紛1件,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糾紛1件,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3件。山林承包合同糾紛4件,林業承包合同糾紛4件,山場使用權確認糾紛1件,山林轉包合同糾紛1件,水面承包合同糾紛2件。已審結21件案件中,判決3件、調解4件、撤訴11件、裁定駁回3件。調撤率為71.4%。2012年共收案48件,結案22件,其中土地承包合同糾紛3件,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28件,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3件,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合同糾紛1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糾紛1件,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合同糾紛1件,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糾紛2件,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合同糾紛2件,土地租賃合同糾紛3件,林業承包合同糾紛3件,山林承包合同糾紛1件。已審結的22件中,判決6件、撤訴8件、調解5件,裁定駁回1件,裁定撤訴2件,調撤率為68%。2013年共收案11件,結案10件,其中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合同糾紛1件,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5件,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合同糾紛1件,土地租賃合同糾紛1件,林業承包合同糾紛2件,土地承包合同糾紛1件,已審結的10件中,判決3件、撤訴4件、調解3件,調撤率為70%。2014年1月至3月共收案6件,結案2件,其中土地承包合同糾紛2件,山林轉包合同糾紛1件,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合同糾紛1件,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2件。已審結的2件中,判決1件、撤訴1件、調撤率為50%。
二、根據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結案情況的數字分析,可以看出土地案件呈現以下特點:
1、關于土地糾紛的案件中,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案件的數量占有很大的比重。從審判實踐看,農村土地轉包糾紛多,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外出務工人員及遷居外地或城鎮的農民,因為生計問題返鄉居住,從而發生收回轉包土地糾紛;二是因為承包方轉包土地時與被轉包方未簽訂書面協議,缺乏必備的法律手續。導致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難以確定。
2、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案件數量較少。這類案件的主要類型是一輪承包戶沒有參加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簽訂,村委會另行將土地發包給他人,現因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施,一輪承包人要求確認二輪承包合同無效、要求返還一輪承包土地。這類案件鳳陽縣人民法院本著保護二輪承包人的宗旨,轉變保護一輪承包人的處理觀念,與仲裁委基本上統一了裁判尺度,故此,此類案件逐漸減少。
3、調撤率存在下降趨勢。2011年的調撤率為71.4%,2012年的調撤率為68%,2013年的調撤率為70%。2014年1至3月份的調撤率為50%。調解難度大的原因是,土地糾紛發生后,一般先有基層組織參與調解,調解不成的才申請仲裁,仲裁機構介入再次調解不成的才訴至法院,幾輪調解后自然增加了法院調解的難度。
三、提升土地糾紛案件審判質量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1、針對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加強農村村、組基層自治組織以及鄉鎮人民政府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引導、服務和監督職能,統一協調耕地轉包合同的訂立、修訂、履行與分類歸檔盡快將其納入法制化軌道。目前,在絕大多數的土地轉包糾紛爭議中,當事人要么未訂立轉包合同,要么轉包協議明顯違背國家法規定。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村、組與鄉鎮對農戶之間的耕地流轉基本上都是放任自流, 因此,應該加強村、組和鄉鎮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引導、監督和服務職能。
2、運用多種手段加強訴訟調解。審理農村土地糾紛案件,要堅持以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為目標,把調解作為處理土地糾紛案件的必經程序,靈活運用從審判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親情感化法、法理疏導法、利益誘導法、權衡利弊法”等多種手段,依靠村委會、基層政府信訪部門、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出面協調,把調解工作貫穿于整個訴訟過程。其次,做好判后答疑。農村當事人法律素質相對較低,對法院裁判文書理解困難,有必要在案件宣判后向其解釋判決的理由,力爭服判息訴。
3、配合主管部門,規范承包行為。法院應拓寬服務領域,不能就案辦案,要建議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工作的領導和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土地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規范土地經營權流轉和各項合同管理。法院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和法律專業知識輔導,規范換證、補證工作,真正從源頭上減少糾紛的發生。
(作者單位:安徽省鳳陽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