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是針對我國目前的物流管理研究的現狀調查和研究,通過對《中國物流學術前沿報告(2005-2012)》中的論文涉及到的研究內容進行分類,探討國內物流的研究領域情況及其研究趨勢,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對我國物流行業未來發展的展望。
關鍵詞 中國 物流學術 發展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中國物流學術前沿報告(2005-2012)》中的361篇論文,在對這些論文進行研究內容的比較之后,其研究內容的分類主要是根據這幾年的《中國物流學術前沿報告》中對于收編論文進行分類目錄的總和,主要為物流綜合、區域物流、行業物流、專業物流、供應鏈管理、綠色物流、物流信息化與標準化、物流研究與教育、物流服務、物流設施與設備、物流金融、物流成本、應急物流與逆向物流、物流經濟、農產品物流、物流技術與工程、物流管理、物流實務、物流產業,其具體統計結果如表1。
從研究內容來看,由于前期收錄的論文比較多,劃分的研究領域也比較繁多,之后的幾年收錄的文章較少,內容分類也隨之減少,但對于研究內容的比較上,還是可以進行較為清晰的比較的。通過對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2005-2012年研究領域大致上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區別和改變,主要集中在物流經濟、物流管理以及物流技術這三大方面的研究領域,研究視角逐漸從宏觀——中觀——微觀的演變,其中,對于區域物流以及快速物流的研究成為最近幾年的研究熱門。
雖然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滯后于國外,但是我國學者對于現代物流領域的研究已經經歷了20多年的時間,加上國家在宏觀政策層面上對物流行業的大力支持,使得物流領域的學術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其學術成果也不斷涌現,同時也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我們可以做出以下的預期:
(1)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和深入。隨著市場經濟變革的不斷深化,使得物流理論的研究思路不斷擴大,如現在的應急物流、綠色物流、逆向物流、快速物流等;同時,物流作為服務業的一種形式,其研究領域也不斷擴大,范圍也越來越寬,如醫藥物流、農業物流、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物流等。
(2)研究層次不斷深入。我國的物流研究理論從最開始的宏觀政策的研究,再逐漸演變到中觀和微觀的研究,使研究層次向多元化、深入化、體系化發展,使我國的物流研究理論更加豐富。
(3)研究方法更加科學。從近幾年的研究方法來看,基本上都是會采取試驗、調查研究等定量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結果更具可靠性和信服度。
(4)研究理論的展望。雖然我國近幾年的研究成果突出,但是創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論不足,其研究成果與實踐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未來的研究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科交叉研究,創造出更多的實用理論和方法。
參考文獻:
[1]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我國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課題組.世界物流發展歷程[J].國際經貿消息,2001.9.
[2]李懷政.物流價值的發掘與物流理論發展軌跡[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7.
[3]盧銳,許彩國.中外物流理論的演變[J].財貿經濟,2006.3.
[4]繹明宇,張鐸.一體化物流與供應鏈管理[J].中國物資流通,2000.6
[5]侯漢平.第X 方物流理論[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3.4.
[6]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重點課題報告[C].中國物資出版社,2010.
[7]丁俊發.中國物流[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7.
[8]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10—2011)[C].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
[9]賈繼紅,趙蓉,徐柳.我國物流理論發展與現存問題的研究[J].物流科技,2010.5.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國際軟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