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尤其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盡管如此,但其發展的金融環境很不理想。本文探討如何有效的解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發展的制度障礙,保證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 融資擔保 貸款 直接融資 間接融資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概念及其方式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概念
從世界各國或地區的情況看,中小企業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既有對中小企業用法律形式定義,劃分標準的國家;也有僅在出臺有關政策時規定實施對象,而不進行任何法律規定的國家,如美國等。中小企業的融資是指通過對各種要素投入進行的有機組合,以實現最大限度的減少宏觀經濟浪費和企業資金利潤率的最大化過程。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實質上就是資源配置過程,其目的就是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二)中小企業融資的方式
在我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直接融資是指赤字單位(最終借款人),不經過任何中介機構,直接向盈余單位(最終貸款人)發行自身的金融要求券。主要有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等方式,其特點是具有直接性、長期性和流通性。間接融資指盈余單位和赤字單位通過金融機構進行資金融通。這種方式主要是指赤字單位向金融機構貸款,間接融資具有間接性、短期性和不可流通性等特點。
直接融資主要包括:(1)吸引直接投資:我國政府批準設立一些專項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比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一項用于專門培育、促進、鼓勵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專項基金;(2)吸引間接投資,有以下幾種方式:發行債券、發行新股籌集資金、買殼上市等。
間接融資主要包括金融機構貸款、政府貸款、民間借貸等。金融機構貸款的第一種方式是綜合授信:即銀行對一些信用可靠、經營狀況好的企業,授予一定金額的信貸額度,被譽為企業在額度范圍與有效期內可以循環使用。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營運情況隨借隨還,節約了融資成本。第二種方式是信用擔保貸款。其特點是可以調劑資金余缺,充分利用資源,穩定市場,促進經濟發展。第三種方式是買方貸款方式。在企業自身資金不足、財務管理基礎較差、不可提供擔保品或尋求第三擔保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如果企業的產品有可靠的銷路,銀行可以按照銷售合同對其產品的購買提供貸款支持。第四種方式是異地聯合協作貸款。有些中小企業是企業集團的松散型子公司,在生產協作過程中,如果中小企業需要補充生產資金,可以尋求一家銀行作為主辦銀行牽頭,對集團公司統一提供貸款,再由集團公司對協作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第五種方式為項目開發貸款。商業銀行用高新技術成果進行技術改造或擁有成熟技術及良好市場前景的高新技術產品或專利項目的中小企業,將會給予積極的信貸支持。第六種貸款方式是無形資產擔保貸款。根據我國擔保法有關規定,依法可以轉讓的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商標專用權等無形資產都可以作為貸款質押物。第十種方式是票據貼現融資。即指票據持有人將商業票據轉讓給銀行,取得扣除貼現利息后的資金。這種融資方式值得中小企業廣泛、積極地利用。票據貼現對于企業來說,就是“用明天的錢賺后天的錢”。
政府貸款主要是銀行專項貸款和出口信貸。出口信貸是一種國際信貸方式,出口國為了支持和擴大本國產品出口,加強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支持本國銀行對本國出口商資金周轉的一種融資方式。民間借貸是指游離于依法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之外的所有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資金借貸活動。在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資金規模和組織化程度的“地下貨幣市場”。這種“地下經濟”或“影子經濟”也是我國中小企業在實踐中使用比較多的一種融資渠道。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我國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中的比重分別達到60%和40%,數量已超過一千萬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提供了75%以上的就業機會,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經營主體。具體說,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體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主要場所。第二,是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振興農村經濟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第三,是市場供給的重要渠道。然而,中小企業由于經濟實力差,資信度低,抵押品不足等難以達到銀行貸款的抵押擔保條件,從而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難。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資本市場的缺口。被投資者喻為“中國的納斯達克”的中小企業板,為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搭建直接融資平臺,為中小企業的外源性資本開辟了新的道路。第二,向銀行貸款的缺口。銀行偏向大企業,他們與大企業在董事會、產權交易及日常財務上聯系較多,對大企業的情況也比較了解,愿意更多地為大企業服務。第三,中小企業自身狀況產生的缺口。首先,中小企業中能夠實現比較正規財務制度的很少,許多中小企業業主缺乏理財觀念,缺乏本企業的書面信息資料。其次,中小企業通常不能向銀行提供所需要的擔保或其他抵押資產。再次,中小企業普遍專業生產水平不高、生產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這些原因都增加了銀行的貸款風險,使銀行部門喪失向中小企業放貸的信心和勇氣。
(二)我國融資擔保業產生的歷史背景及發展歷程
隨著近代資本主義商業銀行進入我國,擔保作為一種專業的中介業務在我國也隨之產生。擔保業務具有濃厚的商業色彩,銀行從事這項業務與銀行自身金融業務和金融手段緊密結合。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共“十四大”明確決定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之我國經濟領域的管理方式和政策發生了一系列巨大變化。我國的專業擔保機構從1993年開始從有到無,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業。其發展歷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探索起步階段(1992年到1998年)。第二階段,積極推動階段(1998年到1999年)。第三階段,規范試點階段(1999年到2000年)。第四階段,體系完善階段(2000年至今)。
(三)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路徑分析
商業貸款中,擔保機構的介入在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降低了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狀況,使它們之間信息流動更加暢通,從而降低了貸款風險。正如所說,要想使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就必須對其進一步完善,具體而言為:第一,充分發揮政府的特殊作用。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應該在財政預算中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預算,并逐年增加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的投入。同時,充分、協調發揮政府和市場兩種機制的作用和優勢,采取“政策性基金,市場化運作,法人化管理”的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市場的靈活機制和資源配置優勢。第二,建立擔保資金補償機制。完善的資金補償機制是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良性發展的關鍵。第三,明確恰當的擔保比例。人民銀行應明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的資信評估違約責任、代償條件、責任分擔比例、擔保范圍等內容。只有確定了擔保比例,才能使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和協作銀行分擔風險,避免擔保機構全額擔保。
貸款難、融資難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障礙。只有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具體情況,從深化改革、制度創新、與時俱進的著眼點入手,創造性的對現有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重新優化組合和整體規劃,才能建立其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參考文獻:
[1]陳志蓮,張淑煥.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風險的模糊綜合控制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7(02).
[2]陳順根.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問題探究[J].企業經濟,2007(11).
[3]張亞蘭.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解決途徑[J].經濟問題,2004(05).
[4]干鵬濤.民間金融與中小企業也融資[J].財經問題研究,2003(04).
[5]白欽先.中小企業政策金融體系比較[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08).
[6]陳曉紅等.中小企業融資創新與信用擔保[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02).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