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念是基于法則、原理、規律和方法的基礎上,從企業勞動生產率上來提出的。運用泰勒科學管理理論來改善行政管理學的發展,對我國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泰勒科學管理理論 行政管理 行政改革 行政效率
泰勒科學管理理論是第一代對管理學思想的整理,其觀點在于將科學引入到管理實踐,并成為管理發展的系統方法和體系。泰勒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與其對科學管理運動的促進是不無關系的。從泰勒所處的時代來看,19世紀末的美國是資本主義發展較快的時期,也是對管理現代化相對缺乏的時期,尤其是在企業勞資關系緊張、企業效率普遍較低的現實下,如何從勞動生產率上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將成為當時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泰勒科學管理思想的主要內容
泰勒經過長期的實踐與調查,并從管理學視角提出管理的重要性主要是對制度和方法的完善。因此,將科學管理引入到管理實踐中,并從管理組織的優化,職能的劃分上來梳理管理體制,從而確立科學管理內容。一是從管理目標上確立分工協作;二是對于預期目標的管理中的問題展開試驗和優化,以科學方法來制定控制原則和標準程序;三是對工作崗位進行人員培訓,使其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四是因崗設人,從崗位與人員對應上來明確工作定額與工作環境。同時,在泰勒科學管理思想中,他提出的“資方和工人的緊密、親切和個人之間的協作,是現代科學或責任管理的精髓”,也是其科學管理理念的重要宗旨。泰勒強調,對于效率的提升關鍵在于組織的健全,而組織是實現管理的載體,也是提升勞動生產率的主導力量。另外,泰勒十分視管理的計劃,并主張計劃與執行是分開的,也是推進管理效率的基本原則。對于泰勒科學管理思想的認識,英國學者林德爾·厄威克說“對于現代管理方法的提出,有許多思想是可以追溯到泰勒及其所處的時代,這些管理方法盡管被發展或改進,但其核心思想通常都可以在泰勒的著作和實踐中找到”。可見,對于泰勒科學管理理念的學習與實踐,對于推進我國行政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泰勒科學管理理論對現代行政管理的啟示
(一)泰勒科學管理理論是現代管理理念的重要來源之一
從管理的本質來看,最初管理是應用在非營利性組織或機構中,而不是應用在企業中。泰勒在其科學管理理論研究實踐中,將科學方法作為對人的傳統經驗的替代,并從管理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分析,打破了“管理是不可傳的藝術神話”。特別是在泰勒科學管理理論在企業實踐中的應用,他將來自實踐與為實踐所證明的理論歸結為“科學管理的每一次發展……都不存在什么固定不變的東西”,從而構建其基于企業管理的科學管理理論。如他提出的管理目標、管理控制、管理程序等,從人員的挑選、培訓、組織、分工,以及協作上,強調權責劃分,注重對人的積極性的調動,尤其是對于科學方法和理論的應用,都對現代行政管理帶來新的發展思路。行政管理學的發展也是基于泰勒“作業分解法”思想,并從中獲得啟發,借助于泰勒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運用到公共管理部門,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如懷特利用泰勒理論研究政府行政管理,厄威克利用泰勒的科學調查理論確立了管理職能的基本原則。
(二)泰勒科學管理理論推導了現代西方行政管理實踐的快速發展
從泰勒管理思想的出現及發展來看,最初對美國,以及歐洲國家企業管理帶來了促進,隨著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不斷應用,對于行政管理學家來說,試圖從科學管理理論中來探索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方法。如美國管理協會會長威廉·亨·萊芬韋爾,第一次將泰勒的科學理論與行政機構管理建立融合,首先從打字員的動作研究逐步延伸至辦公室各項布置,以及辦公室工作程序的優化,從而提出了辦公室科學管理基本原則。隨后,莫里斯·盧埃林·庫克在擔任費城公共工程管理局局長期間,利用泰勒科學管理理論,與公共工程管理中的人事管理、申訴處理、財務管理、裝備管理,以及工程管理、庫存管理、作業標準化等內容進行融合,并樹立科學城市管理的典范。
(三)泰勒科學管理理論對我國行政管理改革的促進
任何一項理論的提出都是基于特定的時代及環境條件,對于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的同一理論,其適用性也不盡相同。泰勒科學管理理論是對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管理實踐的總結與梳理,旨在提升生產效率。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當前正處于社會主義轉型關鍵期,面對改革的發展需要,如何從泰勒科學管理理論中來促進行政改革的發展,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泰勒科學管理理論是建立在提升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的,其科學方法的提出,能夠在不增加人員的前提下實現功效的提升,突破了過去對傳統勞動強度、延長勞動時間等方式來增效的弊端。泰勒認為,科學管理的關鍵在于明確目標,挑選適合的人,并利用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措施來實現分工協作與監督,從而提升勞動生產率。對之細化來看,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不是僅僅依賴人的因素,更多是依賴制度的完善。正如其《科學管理原理》中所說“過去,人是第一位的,將來,體制必須是第一位的”,對于管理的科學性,對于當前轉型其的中國行政管理來說,提升行政效率是推進行政改革的目標和歸宿,也是判斷改革成敗的關鍵指標。因此,無論是行政改革內容還是改革范圍,抑或是改革方式,都要從行政效率這一關鍵指標中來判定。
三、結語
實踐和歷史表明,對于政府工作機制的改革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改革的途徑是引入科學的方法來優化政府職能,如精簡機構,調整人員,并從政府行政機制的協作上,降低政府職能部門的過度膨脹。泰勒計劃與執行職能觀點,就是從轉變政府職能上來提出積極的對策。對于政府機構來說,該管的事如何管,利用泰勒組織機構管理理念,對于管理人員的權責劃分上,要從管理的上下級關系中明確決定權、控制權和監督權,以此來實現管理的高效與規范。對于泰勒人才選擇理論,是基于人才的挑選、培訓、潛能開發及崗位適應上的,對于行政改革來說就是從人才隊伍的建設上實現人盡其才、人盡其用。泰勒在闡述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相互合作的關系時,將“權責明確、管理標準化和程序化、嚴格的規章和獎懲制度”作為提升效率的關鍵,對于促進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參考文獻:
[1]肖筱環,陽煜琳.管理的藝術:淺析泰勒之科學管理原理[J].經營管理者,2009(22).
[2]鐵真.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辯證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